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谈素质教育现状与将高考作为 最终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
杂志文章正文
谈素质教育现状与将高考作为 最终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宋燕飞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似乎是一对相互对立矛盾而又密切相连的统一体。

素质教育我们已经喊了十多年,但是现状却让我们高兴不起来,似乎沦为空谈;家长和学生非常实际,将高考作为一考定终身的最终目标,二者似乎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倡导把学识和道德有效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教育,到1982年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有世界全局意识、有民族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来抓。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提高现代化水平、关乎未来职业倾向作为主要目的,“一考定终身”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通过模式化的反复强化练习与解题复制出来统一模式化、机器化的教育制度,这与素质教育的提升人文素养、创新协作能力等相左。这种教育制度在中世纪和近代的东亚和欧洲曾经非常流行,即通过师傅带领和严格培训,大量培育技术性人才,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破了中世纪的精神枷锁,欧洲自然科学勃勃兴起,伴随而来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社会氛围对于有开创性和思想性的人才需求大增,尤其是工业革命前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更是呼唤“素质教育”,比如英国颁布“专利制度”奖励创造发明,而东亚国家则仍然坚持应试体制,如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科举制度。这种教育方式也被冠名为填鸭式教育,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将高质量、高强度、加工过的经验知识强加给学生,如模具般成批复制出一样的成品;而对于学生的其他技能比如自我生存、克服困难、团队合作、搏击风雨等的能力,一概不作关注的重点。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许多人视高考为跳龙门,是改写命运的主要途径,随之也就成为了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应试教育模式。固然,由于“文革”等政治动荡导致人才断层,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大量科技人才,在恢复高考的四十年历程里,通过高考给国家、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于今天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传统价值观的缺失,人文关怀缺失,生态环境、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每况愈下,可以看出十多年的素质教育收效甚微,整个社会弥漫着功利主义,人们变得相互猜忌多疑和漠不关心,这都是只重视高考教育的后果。那么,这些被高考熔炉洗礼出来的人,未来人生之路就能够一帆风顺吗?

经过十二载的拼搏终于走进象牙塔的学子们,一旦进入大学,真正松绑后的学生终于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枷锁,一度对宽松、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有诸多不适应,人生迅速失去了斗志目标和航向,甚至有个别同学因为中学学校及家长看得紧,学业繁重无暇玩,上大学后终于得到了补偿的机会,沉迷在网络中,迷恋于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宿舍杂乱无章,乌烟瘴气……多少大学生颓废,没有人生规划,难道这不是单纯高考应试教育遗留症吗?

其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片面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素質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强调各种技能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应试教育只注意到升学的需要和考试素质的培养,忽视或放弃了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们常常看到,国外的学生自小便亲自动手实践,自理能力很强,自主性和临场应变力都很强,假期跟同学组团旅游或者打工,为新学期筹集经费;反观我们的学生,平时书包很重弓腰驼背的,每天学到很晚,回家后还有山一样的作业;周末和寒暑假更是被各种补习班填满,怎么有时间像国外孩子那样开展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的学生又怎能体验人生的乐趣、培养多种爱好,过幸福人生呢?由此看来,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人生来说太重要了。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条件。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选择尖端学生,以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学生人生成功的行动指南,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学生被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按照统一模具加工统一模式的“标准件”,不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质疑态度以及个性特长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丧失殆尽。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应试教育只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与此相对应的,二者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就迥然不同。在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对立。你经常发现,中国的课堂上学生整齐划一,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随便发言,而国外的课堂学生很随意地与老师交流,甚至提出质疑,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而中国的学生都很内敛,保守,不爱出风头,他们的天性和创造性被埋没了。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而应试教育不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而是将他们视为学习的机器,直到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才后悔学生只是单纯学习的机器,无法取代其人生苍白的缺憾,人生原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打工、实习、旅游、阅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发明、团队合作等,这些必将会成为其人生未来发展的助推器,这才是受益终身的资本,而这些就是素质教育的范畴。

再次,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

既不能空谈素质教育,也不能只顾高考,二者紧密相连,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本质上是教育本体论与教育工具论内在矛盾在现时教育中的反映。表面看二者是对立的,然而,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既要重视人的发展与人生幸福感的素质教育价值,更要兼顾国家社会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素质教育价值;而达到为国家社会服务的素质教育更高层面,离不开应试教育的知识传递的前提,它是必备的工具。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本体价值;应试教育重在强化知识的渗透,是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所以,二者并非水火不容,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的。肯定应试教育的合理性并非意味着它是科学的,而是给予一个尺度衡量的新视角,坚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各取所长,使教育改革更富有理性和全面性。并且使素质教育的讨论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应试教育弊端的责难和反思,而是着眼于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成为新时代精神在教育中的最强音。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成为具有特定时代内涵的教育的根本目标。目前,我们一方面要改变数千年形成的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又要迎接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又要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学术精英,二者同等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选拔人才与整体提高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其内涵可概括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责任意识、生活原则。

由此看来,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割裂开来是有失偏颇的,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人,我想,他的学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要做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甚至可以说,素质教育比高考应试教育更为重要,首先要先做个道德高尚、健全人格幸福的人,再考虑学识问题。

最后,结合现行教育的特点,就兼顾高考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谈谈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我们的宗旨是保证高考质量的同时,将素质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让学生及家长了解目前高考题型越来越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尤其语文高考考题型变化走在前列,更多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扎实的国学根基要求。只有改变学生及家长传统的观念,上层教育领导及各级学校领导切身重视,将素质教育重视提上日程,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下,哈九中高考成绩及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提升。高考成绩逐年提升,高考平均分及600分以上的学生在哈尔滨市名列前茅,在刚结束的2018年高考中过600分的学生达到了496人。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校平时重视素质教育分不开的。

1.团委结合各学科特点,组织了各种社团,比如:“哈九中商业精英社团”,理科学生成立的“实验社”,文科学生成立的“振龙历史社团”“星曜地理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等以锻炼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灵活多样的素质教育模式。他们利用体活等休闲时间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模拟联合国”社团招新为例,他们的社团宗旨:“以联合国之子为名:望种族无歧视,望国家无动乱,望社会持续发展;我们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商业精英社团招新海报:在商本位的时代里,想要运筹帷幄,书写商业传奇吗?

过于高端?NO!你将与搭档设计自己的产品,你将经历一场为经济学知识所洗礼的头脑风暴!想要真正的知名企业家成为你的伯乐吗?商赛将会给你:

申请发明专利的机會,自主招生的优势,出国者的敲门砖!

我们是——哈九中商社,我们在这里等你,欢迎你的到来!社长:QQ:……

其他学科也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开展许多与历史大事、学生互助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人生规划,心理调适、人生幸福感体验等方面的探索。

历史组:每年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组织学生撰写论文展览,九一八事变当天,利用中午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我是记者采访当前中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看法”活动,即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提升学生关注历史,关怀现实的态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历史组也与语文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评“拿破仑功过”的历史辩论赛,与团委合作,组织“五四在我心中”演讲,与音美组合作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大合唱,真正发挥了历史的德育功能与现实教育功能。

英语组、语文组: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英文戏剧表演《哈姆雷特》《奥德赛》,提升了学生的英文水平与表演能力。

心理组“杨淑红心理名师工作室”、体验生涯测评系统、智能宣泄室、减压放松室、沙盘游戏。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的普及与宣传工作,特别注重通过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开办家长学校切实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心理组还开了“生涯起航”生涯规划课,为学生人生航向指明了方向。

物理组开展“我是小小发明家”系列活动,每年的五月在学校操场进行自制火箭和智能机器人比赛活动。

化学组、生物组进行分子、核糖核酸等形态图模型制作比赛,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生物的学习热情。

体育组开展“体育活动周”系列活动,组织一系列比赛:跳绳、拔河、踢毽子、广播操、篮球赛等赛事,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我校在全市高中篮球比赛和冰球比赛中均获得第一名。

同时,满足部分同学家长接受国际教育的愿望,我校开办了国际部高中,哈九中国际部是国际教育本土化的教育成果,为学生开创了一条与国际教育直通接轨的便捷通道,许多学生被世界前10名大学录取,体现了我校“把各方面人才都培养好”的办学特色。

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不仅是意识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会经验的成果。”因此,将素质教育渗透于平时的高考教育教学中,做到二者紧密结合,共同提升,才是我们学校教育目标的最终价值取向。(责任编辑:刘莹)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