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切问近思,构建高效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切问近思,构建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凌燕

[摘 要] 当前,为了使学生能有更大个性发展的空间,我们要努力地创设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切问近思,整合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小组活动与独立思维、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提问;思考;高效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学问学问,学中生问,要想让学生能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的空间,我们不妨从“问”下手,实现以下几个因素的整合:

一、以问为导——整合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

一堂精彩的课,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技能,拓展了思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本课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问为导,使我们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产生最多的效益。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本课围绕“初步感知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修改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三个环节展开。

活动的展开可以从这三个问题开始:1.按这样的规则进行游戏公平吗?2.怎样的游戏规则是合理的?3.现在的规则公平了吗?接着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通过在实验前讨论、在实验中质疑、在实验后反思,来思考怎样才能使游戏规则更公平,使学生在不断的实验中明白该如何设计游戏规则。

以问为导,不仅有侧重地安排了教学内容,而且也使教学时间更加紧凑、环环相扣,从而实现了时空的高效整合。

二、以问促思——整合小组活动与独立思维

思维是行动的内在,行动是思维的外显。高效的小组活动,应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考,尤其是易混淆的概念或命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与大家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百家争鸣的热闹局面,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求商的近似值”是一堂计算课,本课有一个难点——计算50÷60时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笔算求商时最多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必再除下去了,为什么?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就会产生分歧:①只要除到百分位就可以了,因为除到百分位就能发现接下来的余数都是20,因此接下来都商3;②要除到万分位,因为保留三位小数尾数的最高位是万分位。接下来的小组活动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最后大家在不断地“辩论”中达成共识:一般情况下,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万分位,本题是一特例。以问促思,让学生带着思考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获得计算技能,更能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交流能力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增强等。

只有孩子自己经过深刻思考、区别比较、反复体会后的技能才能真正为学生自己所用。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并且具有发展意义的。

三、以问渐进——整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

高效的课堂一定有赖于高效的思维,把握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索之间的平衡点,才能使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仍较难实现教学目标。这时,教师不妨以问渐进,把握住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之间的度,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一:全班42人去划船,租用了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只?)

对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渐进的问题:

①你从题目里获取了哪些信息?

②你准备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③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④你更欣赏哪一种解法?有没有建议或意见?

⑤这种较优的方案能不能方便我们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⑥之后遇到有困难的问题时,你准备按什么思路来解决?

教师通过几个具有线索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与探索,从而以问渐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一堂课的高效,不能仅仅体现在内容的充实、时间的紧凑上,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在一堂数学课上,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有所领悟。

知识因问而深,学生因问而活,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切问近思,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和发表不同看法的习惯,力求让质疑释疑成为一种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震.新课堂教学100个怎么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