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曹月华

[摘 要] 近几年,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要通过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材料,在学校教育之外进行第二课堂的教育,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为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提供优质资源,保证其健康成长。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思考

当前,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想要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家庭、学校等多方协作,统一教育目标和教育影响,认真挖掘公共图书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保证他们能健康成长。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已经接近6000万人,广东、河南、四川、安徽等地最多。婴幼儿时期在父母身边能够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且孩子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反之,从小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孩子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如何向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

农村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后备军,其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且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也关系到下一代的发展。所以,开放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就成为当前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下文将进行具体探讨。

1.设立校内图书流动站

农村的义务教育多为寄宿制,且众多的留守儿童都被集中了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校内设置图书流动站,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焦虑、压抑、失落、孤独的内心感受,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2.在农村中小学建立校内图书馆

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校内有图书馆的中小学很少,且图书资源十分匮乏,有些学校的图书馆甚至不面向学生开放。且因为学校领导的工作重点在升学考核,导致图书馆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致使学生无法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源。所以,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合作,促成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丰富的课外生活。并安排专人管理图书馆,减少图书资源的损坏,保证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学校还可以与市县的图书馆合作,定期开展送文具、书籍到农村地区学校的活动,不仅可以温暖留守儿童的心,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构建青年志愿者组织为留守儿童服务

当地图书馆可以联合农村地区的学校、团委,面向本地的大中专院校招募青年志愿者,用多元化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触社会、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其树立远大的目标奠定基础。青年志愿者还可以教学生打乒乓球、做游戏,主动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情况,经常与孩子们谈心,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孩子内心的压抑感,还可以丰富其业余生活。针对特殊情况的留守儿童,在一些节日图书馆人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小礼物,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4.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图书馆人对于留守儿童的帮扶不要局限于图书资料的捐赠,还要在把握留守儿童心理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活动。比如,组织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到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参观,开展集体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留守儿童的整体素质。

5.制度扶持,建立体系

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外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义务,公共图书馆方面要积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服务的制度体系,让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常态化,保证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针对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复杂的事业,必须有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挖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推動阅读服务的均等化和公平性。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确定服务主题、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从制度上确保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能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联合公共图书馆,形成持续的长期的图书馆资源供应链,发挥其强大的社会价值,促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多元化和丰富化,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惠艳.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理性思考[J].农业考古,2010(3):198-200.

[2]何燕.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3):133-135.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