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师成长别“打折”
杂志文章正文
教师成长别“打折”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訾晓慧

[摘 要] 教师成长是一个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唯有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倘若在教学常规实践中出现“打折”现象,那就会限制住了教师的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 教学常规;规范;打折

各位老师,下午好!

学校在上一周集中检查了教师们的教学常规,从教师的备课、听评课、学生作业、单元检测等情况来看,既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水平的教师,他们扎实而又高效的教学常规,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看到了一些应付敷衍,得过且过的现象,让我们大跌眼镜。今天借此机会,就存在问题从两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反馈一下情况,旨在共同学习借鉴,共同成长发展,进而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

一、教学常规“打折”现象剖析

有些教师为了很好地“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可以说下了不少功夫,动了不少心思。让我印象较深的是——教师不同的“偷”招。招法多样,招式独特。就本次检查来看,大体有以下三种“偷招”。

(1)招数一:偷工减料。此一偷招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等教学常规中,发现有些教师存有项目不齐全或者简单化;过程省略化,如备课中的“师生互动”几笔带过等;次数达不到要求,教师备课尤为突出,期中已经是过半,有些教师的备课数量才是2个单元,学生作业才几次等,这种一门心思下在课下的“偷功”,何谈课上的“一分钟”呢?没有质量的有效支撑,我们何谈教育效果的高效?

(2)招数二:偷梁换柱。这种偷法更让人无语,主要体现在备课中。有的教师拿的是以前的备课来应付检查,有的教师把别人的备课“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等。以前的备课不是不能用,而是学生变化了,班级变化了,而你的备课中却没有随着而变,这不就奇怪了吗?别人的备课不是不能用,而是你不能拿来不加修改就用。如是的情况让人很佩服你上课的勇气,在没有认真备课的情况下,你是怎么样讲的呢?学校一直强调“没有备课就不能上课”这一教学常规,我们真的该“解剖”一下自己,我是怎么去做的。问题想明白了,你的成长才能更快一些。

(3)招数三:偷懒耍滑。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有些教师出现了以下表现:作业的次数少,每一次的数量少,一次作业一个大“√”完事,学生没有修改的过程;还有的出现了没有批改日期,等级评价的现象;学生出现的很明显错误视而不见等,种种现象说明,有些教师在偷懒。还有在单元检测等过程中,出现了用以往试卷顶替,不同单元试卷的分析一样等,这种耍滑的伎俩让人无言。

面对这些状况,我们该如何行动呢?

二、教师成长要突出“实”

教师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倘若一味地靠“耍心眼”“动心思”来“过”,那我们的成长可真“成”不了。唯有甩开膀子实打实干的精神,我们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1.教学常规根在实

我们学校的刘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是干嘛说嘛。话语不多,但是很实在。正如她的教学常规一样,备课认认真真,学生作业很有特色,单元检测针对性强,让我从这个侧面知道了,她所教的班级为什么总是名列前茅。我们常说,过程有了,结果不会错。其实,我们在座的各位起点基本一样,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差异,原因就在于此吧。教师的看家本领不就是“教学常规”吗,我们只有把看家本领练得过硬了,才会有成长的“牛气”。所以,面对天天见面的、熟悉不能再熟悉的教学常规而言,我们一定有“为难”一下自己的劲头,实实在在的,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常规,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教育的每一天,教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堂反思,我们也就会在实实在在中得到成长,得以发展。

2.教师成长贵在学

李镇西老师提出“五个一工程”,即每天坚持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萬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在这“五个一”中,哪一项是学校要求必须做到的呢?而李老师却以学习的精神,研究的意识,成长的姿态扎实于其中,靠着这种不为名不为利,耐得十年寒的毅力成就了自己。一提到学习,总会听到一些诸如很忙,事多等搪塞,而实际却不尽然。在工作中,遇到教育问题多请教他人,多问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在各项教研活动中,抱着学习的态度看看优秀教师是怎么做的,揣着成长的心态,找出自己的“短板”加以完善等,在闲暇时,抛去一些无意义的应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让自己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写作,潜下心来研究,我们不就在学习研究反思中抓住了成长的“根”吗?我们也就会在悄然中成长,在无声中发展起来了。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