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用教研促进学校队伍建设
杂志文章正文
用教研促进学校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黄兆全

[摘 要] 我校积极从优化教研管理系统,构建引导力强劲的教研激励机制,营造基于实践的生态教研环境,发挥课题驱动和骨干引领功能等方面着力抓教研工作,不仅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措施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保障,还为深化学校队伍建设、优化各项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关键词] 队伍建设;教研;承载

我校把抓好教研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优化学校的教研管理运行系统,构建引导力强劲的教研激励机制,营造基于实践的生态教研环境,发挥课题驱动和骨干引领功能等方面着力,以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和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引领,组织开展实践与研修相融合的群众性常态化研究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学校教研管理运行系统,提升教研管理效能

我们把构建和不断完善教研管理系统作为优化教研管理,引领教研方向,强化教研过程组织、提升教研实践效能的核心组织力。从优化教研处主导,教务处、德育处和其他处室协同配合,年级部、学科教研组组织落实的教研管理体系入手,着力搭建以教学、德育和管理为主体的三个研究平台。一是由教研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为主线的教学研究平台,明确了教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四个层面的教研任务,强化了教研处的教学研究导向、规划、组织和引领职能,以及教务处的教学任务承载、问题驱动、过程督导职能和教研组的活动组织职能。二是由德育处、团委和年级部组织搭建的德育研究活动平台,明确了德育处的德育研究规划与引领职能、团委的德育研究协助职能和年级部的德育研究过程的组织职能。三是由学校及处室层面管理研究活动平台,明确了学校层面和处室层面的学习组织、问题研究和工作部署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通过不断优化研究平台的管理过程,落实了学校定方向、出原则、作保障,处室拿措施、抓引领、督落实,年级部和教研组抓组织、抓过程、抓落实的层次化管理责任。夯实了教学研究、德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研究任务,理顺了学校、处室、年级、教研组的教研管理与组织关系,强化了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大了各层面的教研引领和管理力度。营造了实践驱动研修,研修引领实践,实践与研修互助共进,管理与教学人员广泛参与,教学、德育和管理三个方面齐抓共管、分类推进的“生态化”教研环境。形成了管理系统化、参与广泛化、内容实践化、过程目标化的全方位和全覆盖的良性教研工作局面。

二、优化教研规划和制度,发挥引领和驱动作用

学校把创造性地落实教研工作规划及阶段性实施方案作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前行的动力。坚持“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研、服务于实践”的教研引领原则,从营造引领教师广泛参与、主动探究、协作互助的“生态”教研环境着力,依据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方向明确、目标合理、任务具体、能驱动学校内涵发展的中长期教研工作规划和阶段性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坚持用中长期规划引领教研方向、用阶段性实施方案督导教研过程的原則,把引领实践者创造性落实规划与方案作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方面内涵发展的推动力。这不仅能使规划和方案制定过程成为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达成共识、凝聚内力、生成合力的过程,还能使规划与方案的落实过程成为开发广大教师和管理工作者的智慧潜能、激励其进行创造性实践和主动研修的过程。

学校把不断规范学校教研工作的规章和制度,与时俱进优化教研激励措施,作为优化学校教研实践过程和提升教研质量的驱动力。在经历实践检验、问题反思、经验借鉴和广泛吸纳实践者的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引领、规范和督导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管理常规、奖励激励措施等系列制度,形成了“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实践检验、过程督导”的教研引领路径;使各个层面的研究活动在准备充分、内容充实、组织有序的状态下高效开展。各项教研活动都做到了活动前:广泛调研,认真准备,精选内容,预设方案;活动中:精心组织、科学引领,既适时适度的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和组织驱动功能,又着力营造广泛参与、人人平等、各展所长、各抒己见、互补互启、和谐自然的交流与研修环境;活动后:任务推进,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持续优化和拓展成果。发挥了学科教研平台、德育研究平台和管理研究平台的资源、智慧、经验和成果共享的作用。

三、用课题驱动和骨干引领功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把发挥好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和省市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教研引领作用作为驱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实践措施、全面提升质量的重要引导力。指导教师依据其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分层次承担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任务。

首先,要求专业能力强、实践积淀丰厚、教育教学及管理业绩突出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市教学能手、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承担并主持省市专项课题或规划课题研究任务,组建由骨干教师领衔、中青年教师广泛参与的融实践、学习和研究为一体的研修共同体,搭建融任务驱动、骨干引领、合作研修为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用探索性的课题研究任务促使资深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积极改变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实现专业能力的突破;用共同体的研修过程引领中青年教师在反思实践、吸纳经验、改进措施、创新方法的团队智慧与成果共享中实现专业能力的跨越;使骨干引领作用和课题承载功能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措施和管理策略优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通过为中青年教师定专业发展目标、定专业研修任务和定校本教研课题的方式,引领中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实践,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愿景,把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想法梳理成题,并从中筛选、整合、提炼出具有研修承载力和实践价值,以及符合自身研究能力的问题,作为学年或学期的校本课题,使工作实践、校本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能实现高度融合。既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管理工作者立足岗位做课题,结合实践搞研修的积极性;又用研修成果优化了实践措施,提升了工作效能。

四、用校本研修过程承载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在教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引导和激励奖励机制的作用下,在优秀管理工作者和教育教学骨干力量的引领下,在省市课题研究任务的驱动下,基于实践、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既是我校中青年教师和管理者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必修课,更是他们生活的一种常态。

省教育厅先后在我校建立了省级名师工作室两个、省级学科带人工作坊四个和一个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学校以这七个工作室、坊和站的建设为契机,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主持省级专项课题、省级规划课题及市级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取得了具有促进实践创新功能和推广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发挥了成果推广和辐射作用;最关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的互助、互促、互补及智慧、经验和资源共享等过程,充分发挥了骨干引领和团队合作研修的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广大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每个学年和学期都要根据其岗位工作任务,在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规划学年个人研修目标、任务和内容,制定包括研修时间安排、内容与进程、方式与方法等环节的研修计划,通过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学习和吸纳先进经验、设计并在实践中优化措施与策略、整理研修笔记、做工作总结与反思、梳理和分析实践案例、撰写教研论文等研修方式来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

基于实践的校本研修使广大教职工的理念认知和教育智慧都得到了升华,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不断积淀中也实现了新的跨越,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基于实践的问题研究、学习借鉴、讨论吸纳和课题研究等校本研修过程中都有不同层次的提升。每年均有10多名教职工获得省、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每年都有近百名教职工获得学校各类奖励。实践表明:科学、高效、基于实践的教研,不仅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措施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保障,还为加强学校队伍建设、优化各项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