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政治教学如何构建学生的积极心态
杂志文章正文
政治教学如何构建学生的积极心态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3        返回列表

杨小宇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思品课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可学生还是理解不透,不知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教师的“讲”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更有直接关系。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尽力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最佳状态。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挥,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学生积极的心态集中表现为乐学、好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苦学;学生消极的心态则集中表现为厌学、怕学、甚至逃学。思品课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思品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更新教学观念是前提

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错误的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观众”;二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教师的漠视,导致学生丧失发掘自身潜能的积极心态;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摈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可羞辱学生,更不得体罚学生。

惜时高效的时间效益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其实已经听懂了,可教师还在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讲,甚至拖堂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等。这种“少、慢、差、费”的现象无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而只能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这一做法本身说明教师并未能重视时间的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经济”头脑,树立时间效益观,走“内部挖潜”的内涵发展之路,这对养成学生的积极心态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激情取信。思品课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情感,取信于学生。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塑造自己:首先,真诚的微笑——可亲。课堂上教师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殷切的期望,从而自觉愉快地学习。真诚的微笑又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优良的素质——可敬。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而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经常为自己充电,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吸取新知识、新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三,道理讲透——可信。理论脱离实际,或对具体实际问题含糊其辞,观点不鲜明,语言表达无层次,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情满怀地授课,用丰富的智慧和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启发学生。让学生感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握知识内在的规律,注意理论论证的逻辑性、实例分析的透彻性。

激趣搞活。利用直观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考虑到学生受年龄限制,对党的知识了解比较少,如果直接讲授教学内容,学生会有空洞虚假的感觉,教学效果就差。于是,在讲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1998年夏天,长江大堤军民抗洪抢险,战胜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录像,录像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洪前线的镜头;有共产党人不顾小家顾大家,忘我冲锋在前的动人场面,看完录像,毋需教师多言,学生就能体会到党的光荣与伟大,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运用幽默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时,使用“开窗户”与“安纱窗”的比喻。“开窗户”可以使新鲜空气进屋来,但蚊虫、苍蝇也会随之进来,这时“安纱窗”就能挡住害虫入侵,达到了两全其美的目的。因此,我们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原理。

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表明,人在单一枯燥的教学活动的教育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珍惜劳动成果,注意勤俭节约”时,教师带领学生到食堂“参观”被丢弃的剩饭剩菜,促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注意勤俭节约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地位,从而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

创新设计。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它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信息,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开拓新境,能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情取信、引趣搞活与创新设计是统一的。在课堂

教学中,要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履行好“导”的职能。

个性化教学艺术是重要方式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幽默故事或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来自然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地叙述,易抓住人心;用诗朗诵或诗一般的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例如,在讲授“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时,可以把歌词和广告语有机结合起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水依旧,人依旧”,可回归前与回归后,“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样讲解,教师语言就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灵活多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到课时“短”了,无疑起到了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作用。

设置疑问,激发思维。要使教学激发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第一,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第二,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也不准张口就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到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问题设计要精妙,要有教育品位。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的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提问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能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