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移植“积极基因”,远离“负面情绪”
杂志文章正文
移植“积极基因”,远离“负面情绪”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0        返回列表

李其节

我曾经在《健康时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梅雨天学会摆脱“霉”情绪》,毫无疑问,坏情绪会让生活犹如梅雨季节,而愉快的心情则如灿烂阳光,让生命充满生机。其实,只要一些小小的招数,就能让心情同外面的世界一样春暖花开。由此我不禁联想到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有气无力的读书声,没精打采的模样,茫然呆滞的眼神……

不可否认,学生如此的表现,教师有一部分责任。教师的情绪不好,冷冰冰地、机械地张嘴讲课,甚至动不动就肝火大动,学生是压抑的;在老师提出要求之后,学生达不到要求会很沮丧;老师的指导不够得法,学生的心思是闲散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是禁锢的;课堂上感觉学习没有滋味,学生是无奈的……面对诸多的压抑、沮丧、禁锢和无奈,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怎能如意?如何让学生的积极情绪回归课堂呢?

两“情”相悦,优化心境诱动机

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往往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变化的。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一经形成,往往和语言符号一样,具有信号作用。这是因为人的喜怒哀乐,总要流于形色,通过各种方式表露出来,比如,笑容满面或愁眉苦脸,和颜悦色或板着面孔……都是人的情感信号的外在表现。学生受教师这种情感的感染,就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由此可见,和谐的课堂,教师应该是快乐并富有激情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讨,同时也是情感上的交流与碰撞。调控好教师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心灵及智慧,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有多少委屈,遇到多大的挫折,内心有多么伤感,都要尽力克制和进行必要的调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精神饱满,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语言要准确优美,富有感染力,要活泼风趣,有感召力,分清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似月明风清,切不可语调呆板,千篇一律。在这样的和谐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激情的感染,变得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教师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还要善于用不同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教师饱含自豪地讲述:“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怎能不为中国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而感到自豪?”接下来,学生热情自豪的激情自然就流露在朗读中。在教学《云雀的心愿》时,教师痛心、惋惜地说:“你们看,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恶劣的空气……导致这一切的凶手竟然是我们人类!有幸的是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沙漠变成绿洲不仅是小云雀的愿望,也是大家的心愿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严肃忧虑的神情溢于言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产生共鸣。

触“景”生情,激发情绪促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多是在无自觉意识下完成的。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种环境下的教学才更有效。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情境的创设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它主要包括生活再现情境、图像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创设游戏情境,等等。

生活再现情境。小学生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如果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将文中描绘的生活再现,学生就容易受到感染,更深切地感悟文中的语言。我们创设的“有我之境”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导引效应。凭借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学生会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言行。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情境中被充分地利用。角色的喜怒哀乐,角色的言语行为,仿佛就是孩子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角色变了,思想感情、语言行为也随之而变化。在《蘑菇该奖给谁》的教学中,我制作了小兔、兔妈妈、骏马、乌龟的头饰,在师生共同创设了情境之后,师生都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我们把童话故事表演搬上课堂。童话角色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与趣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增。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从故事中真正体会到敢于和高手比赛才是最出色的。

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的心理作用下,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体验到角色转换的心理历程。

图像演示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借助实物或绘画模拟、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造生动直观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这样,情境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我出示了金字塔的相关图片,令学生兴趣大增,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我们爱你啊,中国》则展示了祖国大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在骄傲与自豪的同时,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看、听、想、读、品互相交融,必然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积极进行,使其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并且隋绪更加积极健康。

音乐渲染情境。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的高潮。比如教学《灰椋鸟》一课,在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到了本文的作者徐秀娟:“走过这片刺槐林,让我们记住,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她用一颗爱鸟的心,留下《灰椋鸟》的歌,让我们以一种珍惜与虔诚,听一听关于她的《—个真实的故事》。”学生在感动之余,记住了徐秀娟真切的呼吁:把鸟看成人类的朋友。

创设游戏情境。软件的使用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节课都使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同样有效而实用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式,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如《蚂蚁和蝈蝈》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在理解的基础上,为了进行句子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闯关小勇士”的游戏。第一关读一读:(1)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

满头大汗。(2)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第二关填一填:(1)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个个________。(2)科技课上,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第三关说—说: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学生们人人争当闯关小勇士,在做闯关游戏的同时增长了知识。

在对于一些字、词、句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开火车、找朋友、当向导、夺金牌等游戏活动,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其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内在旧知与学习新知的矛盾,有目的地制造认识情感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孜孜以求的学习动力。学生的主体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充分地展现。

陶情适性,真情评价励互动

老师和同学满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只要通过教师适当的鼓舞、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就能得到充分的诱发,学生自主精神的形成便指日可待。因此,课堂上要鼓励性地评价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评价要注意角度的多元化。不仅评价思维成果,而且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评价;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评价。

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当学生朗读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评价:“你读得真投入,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给大家当一次小老师。”“你的朗读,让我闻到了花香。”“你读得真棒,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陶醉了!”情真意切、丰富多彩的评价语,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学氛围的宽松与自由,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当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改进,形成“评价—指导—练习—提高”“再评价—再指导—再练习—再提高”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学生读得不够好时,教师可以从其他方面鼓励:“你比以前读得响亮了。”“你读得很流利,可见你养成了认真预习课文的好习惯,真了不起!”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就一定能从学生身上找到值得称赞的地方。另外,适当运用鼓掌、微笑、点头等体态语,表示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可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也可以学生评价教师。总之,要让评价作为激励互动的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课堂中陶情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