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该不该为中老年教师成长设限
杂志文章正文
该不该为中老年教师成长设限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苑文防

2001年,在南京“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由此看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已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乃至教师自身的关注,鼓励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为数不少的学校似乎更多地在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把老教师甚至中年教师排除在外,人为地给中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设置限制。

我们且看这样一些现象,在不少学校的工作计划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活动安排:青年教师读书论坛活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等等。活动安排可谓丰富,可就是找不到为中老年教师安排的活动。外出听课学习就更难发现中老年教师的身影。

我们不禁会问,难道中老年教师真的就不能再发展,不需要再发展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不仅有发展的必要,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都知道,深受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爱的于永正老师不也是在40岁时才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吗?被称为“教坛怪才”的支玉恒老师,不也是在40多岁应邀参加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之后,才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和认可的吗?笔者认为,广大中老年教师在经历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后,更加迫切需要一种理论的支撑,使他们的教学经验得到系统的提升,也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资借鉴的蓝本。退一步讲,就教师自身而言,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人为设置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限制必然带来种种弊端,既无必要也不可取。

首先,人为设限必然挫伤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提前进入“心理老年期”。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老年教师十几年如一日勤勉地工作,爱教育,爱学生,以一颗童心经营他们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多少年的惯性推动他们像青年教师一样,享受教育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而不觉青春年华已逝,青丝染白发。当在种种活动中纷纷设置年龄限制时,他们会忽然觉得自己已不再年轻,一些从未有过的念头便涌上心头:我已经不年轻了,学校已经不需要我们这些“老家伙”了,还跟一群小青年较什么劲?于是不再有“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复当年潇洒讲台的豪情,变得消极退让,丧失了追求成功与超越的勇气和动力。

其次,人为设限必然助长中老年教师中不思进取的风气,使他们成为三尺教坛“散淡的人”。教师队伍中从来就没有清除掉只把教师职业当做谋生手段的那部分人,他们总是在为自己的不思进取甚至拒绝成长寻找借口。人为设置年龄限制更成了这部分人堂而皇之的理由,他们不愿读书不做研究。甚至不想做诸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教学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隐士”风范,更有甚者无事生非,发泄消极不满情绪,在教师中产生恶劣的影响。当这种风气占上风时,学校正常工作便无法展开,其危害不可小觑,不能不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再次,人为设限也必然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许多中老年教师在青年时代也曾因为积极进取,勤于钻研而争取到许多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能适时地帮助他们整理、提升、推广,必将成为青年教师成长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来源。设置年龄限制,可能促使他们的研究戛然而止,即使他们个人获得成功,往往也不会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况且外来和尚未必能念好我们的经。

鉴于此。笔者呼吁学校不但不要为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设限,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与青年教师的合作与竞争中发展自我,成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