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物理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杂志文章正文
物理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常 侠

创造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一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选取恰当的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中大多内容都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践、自然现象、物理实验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但这是不够的,还要“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需要学生有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可分为发散和辐合两种创造思维能力,对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来讲两种思维缺一不可。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辐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对辐合思维的切I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要增强学生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独立思考的精神,遇到问题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不拘泥于已有的范例和模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实、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适当地运用在实践教学当中。例如,在讲物理概念、规律之前,要穿插置疑。促使学生广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贮存,尽可能提起更多的信息项目来寻求答案。如:用实验方法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应使用变量控制的方法。首先提出:要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怎么办?可否设想使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间的变化关系;将三个量之间的变化转化成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再使另外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通过实验结果归纳得出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最后介绍德国物理学家的结论,并要求与自己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相比较。学生发现结论完全一样。此时,学生们为自己做的实验获得成功而感到喜悦,更为自己学到了物理学家做实验的方法而喝彩。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适宜地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精心构思,设计创造思维的教学方案

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条件。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前沿科学情景,吸引同学们的视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电阻定律”时设置一个火力发电站的输电线路情景,同时对比家庭进线电路。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想很快地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其次,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氛围。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消除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使学生不把自己摆在被支配的地位。而是以共同讨论的姿态进行学习,积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始终处在和谐、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时,教师演示自制半径较大的螺线管且与演示电流计相连。接着左臂伸入螺线管中,电流计不动,然后右臂伸人,电流计却动了,学生产生一片惊奇,进而激发了他们心理上的冲动,让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然后教师挽起衬衣袖子,原来右臂上绑了几条长形磁铁。

这样,教师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当前。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创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呢?

培养观察能力。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无论是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筷子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筷子发生了弯折,下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记忆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要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功夫。比如,在讲“简谐运动”时,其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变化较复杂,在记忆时,指导学生先抓住最易观察的位移,然后根据回复力、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得到结论。这样一来,学生能较容易地理解它们的关系。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教师都要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发问能力。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确确实实的培养。

培养讨论能力。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对于物理学科中的问题,我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各抒己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在讨论时。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创造思维

一题多解,只给题设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推测结论的方法都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解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应变性。把习题通过条件变抚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多题归一,培养思维的辐合性。任何—个创造一题多解,只给题设让学生尽量多地推测结论的方法,都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和过程,都是发散性思维与辐合性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辐合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诚然加强对学生辐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辐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物理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实质相同,如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非常乐意参加。开展课外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成立各种物理兴趣小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它不仅要求有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还要有把思路变成现实的本领。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还要提倡一系列精神,如:团体努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与众不同、敢于独创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信、不甘落后的上进精神等等。通过各种趣味物理比赛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各种比赛可以促进学生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进行物理谜语竞赛,使学生对物理方面已有的基本知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且能灵活运用。激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各方面去,扩展自己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