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言艺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杂志文章正文
语言艺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9        返回列表

张亚平

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是一种外在风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体现,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一位谈吐优雅、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教师必定会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因此,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艺术。

众所周知,难易适度、新颖而令人感兴趣的教材,激动人心而生动形象的趣事,都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去努力便能轻易记住。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形象比喻及直观实验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记忆的直观性、形象性,使之带上感情色彩,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时,幽默而妙趣生辉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增强记忆材料的直观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同时,在无意中完成识记。语言的艺术化既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使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我在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方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开场白——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人语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现代演讲学研究表明,演讲的开头就要吸引观众,这是演讲成功的第一步。导入语要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导入语最好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人手,巧妙设疑,从而可以通过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课前的疑问。一

例如:在教师进教室的前几分钟,通常教室里会出现乱哄哄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教师的做法是先控制好课堂纪律,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的做法不免有些死板。在讲授《空气》这节课题时,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可以走进教室后双掌相击,大声说:“闭上你们的嘴巴……再捏住你们的鼻子!,,学生照做后,教室立刻安静下来l不到一分钟学生便憋不住了,马上松开手。这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引入问题:

师:我们生活离不开什么?

生:空气。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研究空气,有兴趣吗?

这样一来,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引到课堂教学中了。

课题的引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把握好课题的引入,能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具有趣味、美感和激情,由此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的幽默艺术——笑声

幽默能自发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在笑声中领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幽默的语言,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入木三分,使人忍俊不禁,学生在爽朗的笑声中能悟出其真谛。学生无不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应该说幽默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例如:在做亚铁制氢氧化亚铁实验时,我首先用神秘的语气配以简单的动作叙述道:“盛碱滴管更细长,插入盐液莫慌张,屏气缓滴不摇荡,白色沉淀呈絮状;倘若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在“颜色看”三个字上放慢速度,给人一种类似警告的威严,接着按照常规操作,在管口上方滴下碱液,学生看到试管里产生白色沉淀即刻转绿,最终变成红褐色,全都惊讶不已,寻思之余,又为领会“反应就给(你)颜色看”的双重含义而眉开眼笑。在去除杂质以提纯物质时,学生往往因使用不当而引入新杂质,针对这种情况,可形容为“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一语双关,通过这些幽默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随即进入了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再如:在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教师常强调为何不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这一知识点。讲授时,可增设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并与教材进行对比,配合实验现象向学生讲述:“同学们看该反应(增设的实验)好景不长,生成的硫酸钙微溶,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使稀硫酸望石兴叹,由于硫酸钙是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而生成的,所以它又无法生气。”教师抑扬顿挫的讲授,让学生听后发出一阵爽快的笑声,并领会了其中的真谛。

另外,适当地应用谐音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一些化学知识,如在记忆地壳中元素含量时,氧、硅、铝可以巧妙地运用谐音“养闺女”让学生轻松地记忆。

当然,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浅薄、油嘴滑舌之感,反而会适得其反。

韵律美的艺术——语音和语调的艺术

声音讲究抑扬顿挫,音色讲究优美动听。美妙的音质用于课堂,将会给学生带来享受。在教学中,语气与音调要做一些设计和情境上的处理,不能只靠临场发挥,要知道一个声音、一部乐曲都是要进行一些声调和音色上的处理,这也是同一首歌换一个人唱,常常就是唱不出原味的道理。在每一节课的开头,教师的语调就要先定个适中的调子定高了会越讲越高,定低了想高也就高不起来。还有就是一开始就要抑扬顿挫,这一点很重要,一开始如果语调平平,很可能整节课都会平淡无味。

教师要做到用声音吸引学生,就必须掌握好语音的运用。掌握口语音量调节,语调、重音、顿连、节奏变化等都能增强教育教学讲述的表达效果。

语气的合理运用

教师用不同语气说的话,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就有很大不同。

比如,教师提问时,若学生没人回答,教师可用较轻的略微上升的语调问学生:“难道真没有同学能回答吗?”“难道同学们一点都不了解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有所回应。但如果教师语气较重的话,教师的亲和力将大打折扣。

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语气,声音呆板、平淡、缺乏变化,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在讲课过程中,随表情达意的需要,不时变换语气,使其有起伏变化,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语调的运用

语调有很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美国耶鲁大学的卡鲁博士实验多种语调向学生讲授,发现低沉、稳健的语调更能让学生记住知识。我国丁传禄等人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教师运用高亢型语调、抑制型语调、平缓型语调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在59.4%-81.9%左右。而采用变换型语调教学的班级,学生的情绪兴奋,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学习成绩正确率达到98%。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情景变换自己的语调,才能吸引学生听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燃烧和灭火》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语调表现出“火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敌人”。我认为引入新课时,先用平缓的语调阐述:“在充满神奇变化的物质世界里,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反应之一。”说完后,稍稍提高音调,做以下几个设问:“同学们知道吗?人类利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了。那么什么是燃烧呢?”最后再用稍高亢的语气引入课

题:“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揭开火的神秘面纱。”

这样的处理方式,先让学生领悟到火的神圣,再被教师的问题吸引,从而能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态走进新课的学习中。

重音的运用

重音的运用是教师突出语言意义和感情倾向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领会语义的语音信号。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目的性重音,即从教学目的出发确定重音。

例如:在讲授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引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时,教师可以用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写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学生书写时,教师应该强调书写化学方程的两大原则,并在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和遵守质量守恒两个关键词处用重音强调。当学生写出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时,教师再用重音强应调遵守质量守恒,这样便可以巧妙地设计出问题,使学生发现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学习中。

节奏和顿连的运用

教学语中的节奏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表述中,其语言快慢、强弱、顿连的变化形成的语流态势。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住整体的节奏,不宜过快,但慢中要有变换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做出语言的调控。比如要突出即将要说的话,可以在开口之前设置停顿,在感情激动处、感情大起大落处加快或放慢语速并设置合适的停顿。

在教学过程中,语气与音调的运用得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只有运用好语气与音调,才能用声音吸引学生。

手势与表情——态式语艺术

一个漂亮的手势,一个善意的微笑,常常带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感觉。教师的动作语言显示着的情感激励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鼓舞和走向成功的鼓励。手势表情姿势在演讲学上被称为态势语,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法,它也是一种无声语言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在教学中,信息总效果中面部表情占55%,如果我们不做一番设计那确实是我们教学的失误。其实,课堂教学中的手势,只要做简单的设计就行了,面部表情也不需作太频繁的变换,否则也会使学生疲于应付,而把学知识变成了看表演,这也是错误的,课堂还不同于表演艺术,但可以借鉴于表演艺术。面部表情如能形成一种风格和习惯那是最好的。

例如:当某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妨走到这位学生身旁,身子稍稍前倾,眼光注视这位同学,并配合点头,并用言语如“嗯”“对”等语气词。这样就能达到很好地和学生交流的效果,同样也鼓励了学生。

教学语言除要精心设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克服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如口头禅“这个……这个……啊……”等;声音太小,学生不易听清授课内容,导致学生以后不愿意听课,甚至教师的威信也不能够树立起来;声音太过于高亢又会使学生在整节课上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产生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