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专业意识+专业行动=研究型教师
杂志文章正文
专业意识+专业行动=研究型教师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3        返回列表

汪千里

近日看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有关资料,心中感悟颇深。陈景润自幼就喜欢数学,是厦门大学数理系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

按说,在数学上造诣颇深的陈景润教中学数学应该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可生性不善与人交流的陈景润站在讲台上时,却是茫茫然不知所措,非常不适应这份工作,最后只得放弃工作,回家休养。之后,他的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后来,在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数学家华罗庚等人的关怀下,才得以发挥特长,专门从事研究工作。后来他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宝石”,成了时代英雄。

我想,陈景润为什么数学知识那么深厚,却教不了中学数学呢?恐怕除了与他自身性格有很大关系外,就是他缺乏专业意识的结果了。所谓“专业意识”,就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观照下,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意识。比如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还要能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等等,就是从事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意识。如果你空有一身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面对学生却不知从何讲起,怎样激趣,或难以将脑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地讲出来,又无法探知学生的接受情况、学习效果,那么你的教学只能是一团糟。

可是,有了专业意识,而不能化做专业行动,同样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工作已十五年有余,在教学上可谓积累了一定经验,尽管专业意识非常强,但这些意识并未有效化为专业行动。比如,我知道要取消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爱滔滔不绝;我知道“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却常常缺乏耐心、急躁不已;我知道“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命”,却常常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对待;我知道“自主、合作、探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却常常在课堂上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以致于语文失去语文性,成为喋喋不休的说教;课堂失去艺术性,成为层出不穷的技术传授。

陈大伟副教授曾撰文:“几年过去,回过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发现,除了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并没有很大变化,教师身上也没有预期的那些成长。”这段话确实点出了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文中,陈大伟副教授从“增强叙事自觉性”“叙事与研究同步”“叙事中要反思”三个方面谈到了“提高叙事研究的有效性”问题。我认为,叙事也好,研究也好,反思也罢,最后都得落实到行动上才行。没有专业行动的支撑,叙事研究或说专业写作只能是一种文字创作而已,而不是专业成长的手段。

昨天在课堂上发脾气伤害了学生,你及时作了反思,认为发脾气不应该。可今天你又在课堂上发脾气,恐怕这样一来,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尽管引起你发脾气的原因可能不一样,你也能在反思中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行动上却一定程度地宣告了你反思的失败。做研究型教师,专业意识到位后,更重要的就是行动了。我知道,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给别人听的,更是对自己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