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杂志文章正文
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杨 军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尺度”。本人在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探索。

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诱发创新意识。“问题解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理论:适度的认识现实,在认识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认知需求,形成创新意识。为了诱发这种创新意识,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通过激发疑问、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出发现问题的氛围。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车轮,同时启发他们比较火车、汽车、古代木车等各种车辆的轮子,得出:虽然轮子的质量、大小不一样,但他们的形状都是圆的。此结论一出,学生疑虑顿生:“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呢?”“圆形一定有特殊的功能吧?”……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这种状态正是人的创新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因势利导:“看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提出各种疑问或设想。

这样通过观察、比较和想象,使学生发现新问题,在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走好第一步棋。

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激活创新思维。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也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此,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能使学生的思维朝着创新方向发展。

“自学课本后提问”就是采用先学后问的方法,自学内容都是新知识,有一定难度,而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这就使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理解不透的地方,促成了学生提问的好时机。让学生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要让小学生独立提出问题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每当这时,我就采用“教师启发,学生探索”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知识重点、难点。这样,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创新思维一直处于激活状态,长期训练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实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组织“研究问题”的活动,挖掘创新潜能。这里的研究问题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是一种有条理、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有效实践活动就是解决问题,它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必须着重培养。所以,每当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时,我总是不急于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中来。

组织“开创性”的活动,采用新方法或新途径来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在空圆锥里倒满细沙,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玻璃筒里,倒三次正好倒满,从而得出:V圆锥=1/3V圆柱。此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知道方法的实质是运用转换思想,之后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方法,并组织他们动手操作。结果学生想出另外三种不同的方法,再从多种解法中引导他们区别、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法(训练集中思维)。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动口表述,把新方法的分析、探索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思维实践中用新方法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不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入手,把来自学生的提问、质疑视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特点和知识水平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后巷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