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数学也要学会阅读
杂志文章正文
数学也要学会阅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徐 骏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教材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中几乎都设置了“合作学习”“做一做”“探究活动”“阅读材料”“设计题”“课题学习”,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此同时,各级各类试题一改以往“苦涩”的面孔,越来越贴近实际。同时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如采用对话、游戏、表格等新颖的方式。阅读型、学习型试题大量增加,对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前苏联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早就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然而当今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着较明显的缺陷,不仅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退化,甚至连计算能力也有所下降。“数学阅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数学学习的思维训练,其中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及成因

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实施新课改后,中学生数学阅读出现了可喜的现象:阅读的兴趣逐步提高,阅读的目的日趋明确。另一方面,数学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有的学生不习惯数学阅读,常常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要点。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有的学生没有看数学书的习惯,也不知如何看数学书,只是在教师布置作业后不得不看,实际根本不知道要看什么。很多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认为阅读是语文和英语的事,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数学课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它只是做作业的依据而已。有的学生课后做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才翻阅教材。有的连复习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反复钻研教材的更是寥寥无几。参与数学阅读的学生绝大部分也只是阅读课本,遇到不懂的概念或不会做的练习和习题就做上记号,很少有查阅资料的,更谈不上安排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了。调查显示,每天阅读时间在5分钟以上的学生仅占13%,其余的都不到5分钟,甚至有零阅读的。许多学生拿到数学题后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多数学生害怕应用题或综合题,甚至看到比较长的题目就产生厌烦情绪,不知道那么多的条件该如何取舍,哪些条件中还隐含一些条件?需要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哪种方法较简便?阅读中有不少学生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做代数题时,忽略隐含条件。做几何题时把从图形中“看”出来的信息误认为是已知条件,如把不是特殊三角形“看”成特殊三角形的,把未知的位置关系“看”成平行、垂直的,把要推理之后才知道是圆直径的“看”成是圆直径的等等,结果可想而知。数学阅读是从数学的文字、符号、图形获取意义的过程,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不同于文科类的阅读。因此,只理解了字面的意义,而不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式语言的真正含义,是造成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

总之,当前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以升学率为目标,注重灌输式教学,轻视数学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会”,忽视学生的“会学”。2.教师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数学阅读被视为多余的想法,已成为眼下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上的误区。例如有的教师强调让学生合上课本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很少使用到课本。3.新课改意识淡薄。新课改对数学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即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学生必须具备准确地把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互相转化的能力。4 教师缺乏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正确指导。有的认为数学阅读是学生的事情,教师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于是对学生的数学阅读不管不问。5 很多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生到学校里学习主要是听老师讲,学好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与看不看书没有关系,这种思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数学阅读的随意性。6绝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业负担过重。在学生眼里,数学成了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和习题的堆积,他们对数学中的许多内容:如概念的引入、规律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等等,不是通过阅读教材或操作实验去分析、思考、探究,而是寄希望于老师讲解题目,自己反复操练,以期达到重复记忆的目的。

扭转数学阅读不良局面的对策

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解除思想枷锁,从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走出来,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对塑造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消除学生、家长对数学阅读的疑惑,以求得他们的参与、理解与支持。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从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会,而学到的知识和愉快的情感体会又会增加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就是有效的阅读过程,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课本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阅读数学教材的关键是读通、读懂、读会。学生数学阅读困难主要有教师教学模式的原因,还有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原因,加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等,致使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效果欠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眼和手去感知事物,并借助直观来获取知识。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参与阅读的积极态度则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首要目标。阅读内容的合理安排,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在阅读内容安排上:一要有时间限制。阅读时间过长,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而阅读时间过短,学生没有时间充分思考,阅读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二要讲究阅读材料安排的灵活性。合理安排阅读内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并不是单纯的看书,而是在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概括、类比、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了解型阅读、理解型阅读、创新型阅读内容,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指出阅读的注意事项。

学生除了课堂上获取知识外,还应当能够通过自己阅读各种书籍获得。因此,可将阅读从阅读节、段扩大到章、本,从阅读课内的知识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教师要推荐给学生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读物、教学辅导书或与教学同步的报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渡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上来。

数学的阅读时间安排应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内为主。课内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宜学生阅读的一节或一段内容,同时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间可灵活地安排在新课前,讲解过程中或引导学生小结时,阅读时间一般限制在10分钟以内为宜。

课外阅读,教师先发给学生预习提纲或做口头布置,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读读、想想、练练,像有个向导指路那样,很容易达到目的地。教师要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在问题的解答中暴露思维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使整个问题得到解决。课外阅读,一要控制时间;二要限制内容;三要设计好阅读的梯度、层次,使不同学生在不同阅读层面内都有发现,都有收获。

课内阅读比课外阅读优越得多,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相应地作出合适的选择。总之,不仅要把阅读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之中,而且要把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形式之一。要做到既有布置、有要求,又有检查、有评价,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阅读教学系统。

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目前,老师盲目强调阅读能力的提高,缺乏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的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学会阅读目录、标题、图示、表格到学会阅读法则、概念、例题,指导学生从学会阅读“合作学习”“做一做”“探究活动”到会阅读“阅读材料”“设计题”“课题学习”。

选用什么方法阅读,要因人而异,视内容而定。如阅读概念、定义、法则时,指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做到认真分析、了解内涵,做到“三会”,即会叙述,会判断,会举例。对相近概念的定义细加比较异同。对公式、法则要理清思路,讲清因果,明确使用条件和范围,使法则、公式得以正确迁移。

阅读例题要求学生看懂解题过程,审清解题思路,理解法则、公式在解题中的运用,注意书写格式,在解题过程中批注出每一步的解题依据。同时重视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指导,让学生联想类比,选择定向,求出结果,这对活跃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都有积极作用。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先讲解要点及运用方法,对于具体的处理方法则让学生再去阅读教材。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一些疑点、难点或理解不太透彻的地方,可分组讨论,教师要通过观察抓住机遇,及时予以点拨,争取让学生讨论中消化解决。对于讨论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

在阅读中老师要指导学生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在阅读中进行交流。这样以读促学,以读促写,学生的写作及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很大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