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关系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韦 宏

儿童文学是文学大系统中的分支,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大系统中的分支。两者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但是两者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首先,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读者对象:儿童;其次,它们有着相同的教育功能: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所以,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类人群。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小学阶段的学习者,他们的年龄在7~12岁左右,是标准的少年儿童,那么儿童文学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将更为明显,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因为儿童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而且它还再现了属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它会因其固有的特点而深入儿童的心灵世界,揭示儿童内心的奥秘,这便使它得以作为儿童心灵发展的历史,以其特定的内容去印证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成长。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这一特性而占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发挥其潜存的能量。

正如教育专家谈凤梁所指出的那样:“文学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实在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的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学中有历史、有道德、有知识、有人性,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一脉贯穿的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见识可能比别人多些,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别人更坚强,他的情感一定是纯真美好的。”儿童文学在儿童的成长中就像粮食一样,它会让儿童在不断吸取营养的过程中慢慢长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个学年段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占到了全部课文的80%;学生的课外阅读体裁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儿歌、浅近的古诗、童话、寓言、故事、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等,这就意味着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要内容;再加上市场上出现的大量“选本”“读本”,说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分量。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的主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的内容。当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的时候,研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结,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儿童文学与小学生

小学生生理、心理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要了解未知的世界,而在他们学习了文字,会阅读、会写作之后,这种求知的需要变得更为强烈。在探求新知识方面,他们比幼儿进了一步,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性,即他们除了靠直接的感觉外,还能凭借具有无限潜力的手段——阅读,去间接地认识世界。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作用依次为:认知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而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具有这样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振奋孩子的精神,还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的增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师

面对着教育对象——儿童,面对着教学内容——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师能否顺利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主要取决于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因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处理,不应该只停留在字、词、句、意的理解上,也不应该满足于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等,而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独特的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具有较高的阅读分析能力。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以适应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试想,作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如果不懂得儿童文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文学细胞,那将是何等糟糕。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两部分,我们先来看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提到的儿歌、浅近的古诗、童话、寓言、故事、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等,都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范畴。也就是说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教育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一篇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会映入我们的眼帘;儿歌《小小的船》、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狼和小羊》、儿童故事《蓝树叶》、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童科学文艺《蝌蚪找妈妈》、儿童小说《最后一课》……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所有体裁样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我们以现行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共选作品约400篇,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有68篇,童话寓言有66篇,儿童散文有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有92篇,儿童科普文艺有19篇。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合起来,占课文总数的80%以上,可见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之大。同时,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又都体现着鲜明的儿童文学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应该表现出鲜明的儿童文学特色来,那就是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语文学习的特殊规律。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里,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的发展,使青少年的读写能力呈降低趋势。孩子们的业余生活通常被视听文化所占据,经常性的被动接受,妨碍了孩子们积极思维的发展。为了避免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这种副作用,家长、老师和学校就应该把孩子从沉迷于视听文化的歧途上,引导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道路上来,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的思考中获得乐趣并在阅读与生活的积累中获得发现,从而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提高。可以说,读儿童诗,能大大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把握诗歌的节奏;读英雄故事,可以满足儿童天生崇拜英雄的情结;读儿童小说,可以使他们习得语言,积累生活经验,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感;读科学幻想作品,能够激发小读者们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强烈愿望;读散文,可以学习优美的语言,并满足他们开拓视野的要求:读童话和寓言,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而且能够帮助儿童认识、理解生活,在寻找乐趣中领悟一定的人生道理……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并且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所以,为了使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就要充分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让儿童完整感知

由于儿童的思维特点具有直觉形象性,所以,他们在欣赏儿童文学作品时,常常注意作品的声音、形状和色彩,对新颖、奇特、富于动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阐述,却没兴趣。如果语文教师明确了儿童欣赏的这种特性,在阅读教学时就不会在字、词、句上纠缠不休,就不会把生动的课文肢解得只剩几根“筋”,让作品的整体语感荡然无存,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索然无味。

让儿童亲身感受

儿童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种感知的直观性几乎成了他们欣赏心理的定势。他们特别喜欢感知那些具体鲜明的形象,感知的过程也主要采用从形象到形象的联想方式,感知的结果常是具体的。在欣赏过程中,儿童还会表现出超越生活与艺术的界线,将艺术虚拟的现象当成现实来接受。了解儿童文学欣赏的这一特点,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语文教师这时就无需充当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应该用一颗未泯的童心去换位思考,全方位地挖掘文本的语言、人文、美学等价值,并充分利用与文本相关的资源、信息,营造与文本呼应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让语文教学蒙上高尚的美学色彩。

教出儿童情趣来

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生命。它是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它是儿童文学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包蕾的童话《猪八戒吃西瓜》,写猪八戒在荒山野岭发现一个西瓜后,原不想独吞,也已经准备“你一块、我一块”地平均分给四人享用,他先是吃了自己的那一块,又忍不住接连吃了分配给孙悟空和沙和尚的西瓜,每吃—块就有一次精彩的心理活动,最后捧起剩下的那块西瓜说:“师父,师父,不是老猪不留给你吃。一则老猪实在渴,二则一块西瓜也交不了账,让老猪代你吃了吧。”语言的口吻、心理、行动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将明白事理但又管不住自己的儿童心理,充满情趣地揭示出来,使得这篇童话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而教师在教学时,尤其应该认真体会、琢磨儿童情趣,认真体察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