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小学教育应实现几个“转型”
杂志文章正文
中小学教育应实现几个“转型”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王平生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教育在目前的发展中无可避免地产生种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弊端。这些弊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沉重包袱。为了舍弃这些包袱、化阻力为动力,必须认真找出中小学教育存在着的种种弊端加以克服和进行重大改革,归纳起来,我国基础教育应实现几个转变。

1.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事业也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中小学教育领域基本还存在着严重的粗放型发展特征。如中小学师生的负担过重,时间、精力上高投入而收益少。如在全国性智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师生日夜加班加点,拼时间、拼体力,加大训练大考的力度,以图智育的“速成”和猛长。双休日成了单休日甚至无休日,七天长假成了两天短假,寒暑假几乎没了。时间上的高度投入,不仅收益不大,反而还带来了不少副作用,如有关方面统计,中小学生近视率达七成以上。由于教学教育技术含量低,而导致教学教育效益奇低。不少中小学以为破费上亿元建起了富丽堂皇的现代化校舍设施,教育现代化就实现了。为此,高投入少收益的粗放型教育应向少投入高产出高收益型和科技含量高的集约型转变方为上策。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由急功近利型向“生态教育”型转变。中小学师生拼时间、拼体力,高度投入于单方面的智育“速成”行为,是不顾“教育生态平衡”行为。经济建设存在着片面追求GDP产值现象,同理,中小学教育也存在片面追求智育“速成”和升学率单方面上升而不顾其他重要素质的偏差,这是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不顾德、体、美、心理素质培养,以想象力、创造天性的成长等为代价的杀鸡取卵式掠夺性经营行为。与升学率和考试相关的重点科目的教学过度开发,与升学考试无关的学科教学则严重开发不足。智力是速成上去了,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却严重滞后。人才成长,仅靠智力的单方面速成而没有非智力因素支撑,这样的人才将是畸形的,是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的。

3由行政管理型向思想领导型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到,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领导。不少校长只把校长当作行政官员去做,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学习和实施科学的教育思想。难怪经济学家、教育家于光远先生说,1949年以后我们没有教育思想,只有教育行政。为什么我国出不了大教育家,而教育官员却如恒河沙数,也许答案就在这里。

纵观各校,不少中小学校长日夜忙于开会、应酬、攻关、筹集经费等日常事务中,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坐下来认真学习和思考,只为应付紧张的中考高考小考,教师为应付出题改题,整天把几个版本的复习大考资料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训练,活像一名“搬运工人”,离开了标准答案,教师就无法教学了,教师从没有想过要思考,学生被驱赶着被动地学习,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成了不会思考和没有思想的应考高手。画家绘画讲究“布白”艺术,中小学师生将时间排得满满的,创造天性、想像能力等重要素质被紧张的训练考试工序磨光了。

4.由“物本”型教育向“人本”型教育转变。由于整个社会存在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见物不见人,物的现代化上去了,而人的现代化却严重滞后。中小学教育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不少教师患上厌教综合症,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而不是自觉自为的,几乎没有多少快乐可言,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1点才能休息,师生睡眠过少而躁动,静不下心来深入思考,这种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缺少快乐为代价的教育,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此,呼唤“知本型”校长,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先进理念指导教育工作,促进师生健康快乐发展。

5.由重“管”型向重“理”型转变。中小学管理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管”轻“理”的偏差,管理中的“管”指掌控、把持,如用规则,制度来管束,体现刚硬性、强制性,“理”指协调、疏通,说理、激励、提高成员的明理能力,激励调动师生积极性、创造性等,体现怀柔性、软性、内化性,不少中小学几乎都偏重于管束性、强制性。如“十要十不要”“十不准”、处罚条例等,有“土治”的味道,至于师生的理想抱负、道德诚信、爱国情操等方面的培养内化功能严重不足;不少班主任管班的目标低下,只要不出问题就行了,一旦出现了问题才去治病救人,充当一名“扑火队员”角色,不下“及时雨”,尽放“马后炮”。为此,强化“理”,做足内化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求。学校教育管理大量的问题是师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唯有强化理的内化感化激励教育功能,才能“理”出凝聚力和向心力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

中小学教育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领导者和师生,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技术含量,以人为本,克服急功近利行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偏重行政,轻视“理”的偏差,强化思想管理,着力“理”出凝聚力来,强化内化教育功能,象“生态农业”那样发展“生态教育”等是中小学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开创教育新局面的最佳途径,舍此恐怕没有其他取巧图便的法门。

(作者单位:广东电白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