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课堂野意外冶袁也是一种美丽
杂志文章正文
课堂野意外冶袁也是一种美丽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金海平

教育工作者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课堂上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然而,耳闻目睹这样一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引起了我的思考。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思考之一:正视课堂“意外”,它是一种“美丽”

教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观点,教者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都想证实某种想法或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即使是结果“错误”的实践也同样重要,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也许,即使学生会用一些荒谬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那也是很很正常的。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做法,无论是否犯错,都要切勿对学生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二:珍惜课堂“意外”,它是一种创新

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教师在原来的思维程序中早已经准备好一份标准答案,但却被学生多维立体的发散思维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的答案、教师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师以乌鸦作为参照物,确定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就像“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两句话一样,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只不过两种表达方式中一种是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少见多怪。而这位学生恰恰选择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师的否定,仍然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教师怎能不为孩子的勇气喝彩?怎能不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通过激励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这样外力就会变为内力,学生就能前进,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绩。教师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如何促成学生的进步与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尊。“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教育永远不会说“放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教师就是品读这些书的人。读书不难,然而读懂这些书却要教师花心思进行长久的研究和探讨。课堂“意外”,也是一种美丽,它蕴含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意外”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