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杂志文章正文
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陆少明

在当今开放的时代,部分青年教师崇尚西方文化,而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却很少问津。实际上,重新审视我国充满智慧的古代文化,对于青年教师的思想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学派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影响。正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产生于古代的墨子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的中小学青年教师与社会青年一样刚从被父母宠爱的家庭中出来,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消费超前,独立精神和奉献精神欠缺,与社会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还有一段距离。墨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一、墨子的“兼爱”论与教师的平等学生观

当前,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干扰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不平等学生观。为此,墨子的“兼爱”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的“兼爱”论的基本内涵就是要爱一切人,要做到: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富贵贱。他认为,这种“像爱自己一样的爱所有的人”的平等无私的思想,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墨子的“兼爱”论思想带给我们当今教师的启示有:教师一定要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才能创建“民主、平等、互爱”的班风,让每一个学生在温暖的学校班级中沐浴爱的阳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在学校获得最佳的发展。对此,中小学教师要做到:

1.教师要走出偏爱“富裕家庭学生”的误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教师有嫌贫爱富的倾向。有些教师总是偏爱那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逢年过节时总会送一些价值不菲的礼品给教师,以期得到教师的庇护。教师在收到这些富贵学生的礼品后,总是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课、选班干部、补课等诸多方面中过多地关照他们,从而形成了不健康的“嫌贫爱富”班风。家庭富裕学生趾高气昂,家庭贫穷学生自卑胆小,并形成双方势不两立的“小帮派”。可见,教师持有“金钱之上”的思想,易使学生从小形成“拜金”观,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2.教师要走出偏爱“成绩优秀学生”的误区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班级中的“香饽饽”,只有他们才能为教师争得荣誉。于是,他们对这些学生特别偏爱,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特别关照:一是在作业布置上根据这些学生“量身定做”,当作业太容易而“吃不饱”时,教师就拓展作业,加深作业难度;二是给这些学生发展搭建平台,在上课时发言机会多,展示学习成果机会多;三是部分教师在课外专门为在这些优秀学生“开小灶”,使他们领先一步、深入一步,始终走在班级其他同学的前面。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多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对班级中成绩一般或偏差的其他学生投入则相对减少,显然,这无疑制造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是不值得提倡的。

3.教师要走出偏爱“高地位家庭学生”的误区

受残余封建思想和当今社会等级观的影响,有些教师紧跟社会潮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例如,某城市小学有一位班主任教师简单地根据班级中生源来划分五类:一是担任官职家庭的学生;二是高级白领阶层的学生;三是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四是普通家庭的学生;五是农民工学生。这些不同等级的学生在担任班干部、评选荣誉称号等方面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直言,社会地位显赫和有社会背景家庭的孩子不能得罪,否则会有麻烦,自己知趣才能不惹是生非。究其原因,是等级社会观在这些教师心中作祟。如果教师自己能做得正、站得直,又何惧权势呢?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一定要传承有墨子的“兼爱”思想,爱一切学生,而不是有选择地爱一些学生或个别学生。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永葆伟大和神圣的教师光辉形象。

二、墨子的节用教育与青年教师的纯朴素养

由于现今中小学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喜欢超前消费和奢华消费,存在盲目消费和炫耀消费的现象,从而远离了纯朴的生活习惯。这种消费观对人的发展非常有害,因为教师的正常收入很难满足他们的超前消费要求,容易使青年教师出现“拜金主义”,不安心清苦的教书育人工作,误入歧途,最终害自己,也害学生。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很有指导意义。墨子针对社会的物欲横流、雕饰满眼的世界,提出了“为乐非也”的思想,他的主要观点有:

首先,在衣食住行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消费,是切合实用的消费,而不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奢侈消费。

其次,在注重节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不是被动地消费,而是主动地获取消费的能力。

第三,古代社会,广大小生产者和平民生活贫困,节用是他们本来的持家之道。

由此可见,墨子所认同的节俭原则就是民用和民利,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原则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具有博爱和献身精神的功利主义,这种定位在“利”上的节俭原则是合乎情理的。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生活和工作的指导主要表现在:

1.要走出“追星族、时尚族”等盲目消费的误区

现在有一些青年教师在消费上存在“追星和赶时尚”的现象,名星喜欢穿什么服饰或当前流行什么款式,他们就在后面跟风,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或是否有能力消费,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不稳定性的时尚风,损坏了教师应有的审美观。另外,当前有些中学生感到:个别青年女教师穿得太时尚、太开放,显得很不庄重;另外青年教师穿得太时髦,易使学生分心,无法集中学习。“追星和赶时尚”的消费危害远不止这些,希望青年教师能从中反省,逐渐树立端庄、大方的教师服饰形象。

2.要走出“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要学会自力更生

在高消费的条件下,青年教师自己的收入肯定难以承受,这时他们就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长辈,久而久之,他们发现靠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资助远比自己赚钱来得容易,于是就逐渐养成了“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自己不但没有感到为耻,反而感到为荣,因为自己有值得庆幸的好父母和好长辈。事实上,持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过于依赖长辈,从而使自己早早丧失了独立进取的精神,显然,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为此,青年教师要学会反思,要树立实用的消费观,因为赶时尚是无底洞,每天每个月都在发生变化,那是永无止尽的道路。同时,要牢固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一切奋斗都要依靠自我,要尽量摆脱对外的一切依赖,迫使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提高教学效能中提升自我的正当收入,从而树立自立的独立人格的教师形象。

3.要走出“个人主义”消费误区,更好地树立教师形象

由于多数青年教师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养成了惟我独尊的现象,认为自己只要有钱,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很少考虑周围的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和关爱心,显然,这不利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培育。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一些地区处于贫困之中。就发达地区而言,有些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很不乐观。为此,只要有了节俭观念并付之行动,我们才能有节余的钱。如果你有了多余的钱,才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是无节制的消费,哪怕你有再多的收入,很难有多余的钱款,如果有爱心也只有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有大爱思想,要勤俭节约,要养成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树立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教师形象。

三、墨子的教育环境论与教师的生活环境的选择

在开放的文化多元的今天,对刚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甚至会走向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反的道路。作为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很稚嫩,有时很难抵挡不良社会环境的诱惑。为此,墨子的教育环境论对青年教师有较好的现实启发意义。

墨子非常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青年教师要做到:

1.要坚定地抵挡诱惑,远离不良社会现象

首先要抵挡金钱的诱惑,远离赌场、夜总会等场所。到赌场、夜总会兼职赚钱比家教来得容易,于是就出现了个别青年人到赌场赌钱,到夜总会陪唱、陪喝酒的现象,最终因环境的影响,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甘愿沉迷、堕落。对此,青年教师一定要懂得:在这种场所“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道理,要远离这些不良环境,要消除“体验生活”的观念,避免不良环境对自我思想的干扰。

其次,要远离吸毒场所。人在失意、精神空虚、好奇心强的状态下,容易冒险去往未知的场所。如果到这些吸毒场所的话,作为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会在迷人的环境诱惑下一时失控,会成为终身遗憾。为此,作为青年教师要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以及自我神经的脆弱性,要学会远离他们,以做到把不良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远离色情网络。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大多数青年人都在使用网络,有时在无意间会看到色情网站在向你招手,其实这是温柔的陷阱,使你不能自拔,影响工作和学习。为此,只有远离这些不良的环境,才能排除不良诱惑的干扰,使你静心地工作,健康地成长。

2.要多参与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观

首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各个阶层,观察与思考社会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社会进步和问题,立足工作起点,规划好自己人生奋斗的最底目标和最高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培育求真的品行。

其次,要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主动走近和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培育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他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树立“助人为乐”观,培育善良的品行。

最后,在业余时间,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像文学社团、诗歌社团、足球社团等文体类健康的社团活动,养成健康的娱乐方式,在陶冶身心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美丽的心灵。

3.营建自我健康小天地,传播“真、善、美”思想

首先,在家尊敬父母,营建和谐的家庭环境。青年教师在家作为孩子要尊敬父母,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不依赖父母,能独立地生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其次,要营建健康的自我娱乐方式。青年教师平时要养成良好健康的娱乐方式,譬如有看书的习惯,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要学会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去伪存真,坚持真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

最后,要与品德优良的同龄人交友,取长补短,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青年教师阅历较浅,不要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定要把优良品德放在交友的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群交往圈的良性循环,使青年教师把自己有限精力投入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业当中,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