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中学少先队活动课“模拟听证会”的探索
杂志文章正文
对中学少先队活动课“模拟听证会”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9        返回列表

黄斐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做了深入思考:怎样充分发挥好少先队活动课的阵地作用?尤其是在少先队活动薄弱,以升学为首要目标的中学,如何落实好少先队活动课内容,有效吸引、凝聚、影响初中生?带着困惑,我们对全区所有中学进行了调研,一方面,中学少先队活动的正常开展的幅度大大提升了,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初中生对目前少先队活动的满意度不高,参与率不高;少先队活动模式化,难以有效吸引、凝聚、影响中学生等。为此,我区少工委联合德育处以中学为试点,通过专家论证、集思广益、观摩研究等多种方式,发现“模拟听证会”的新载体深受队员欢迎和喜爱。

一、明晰步骤,创新活动形式

由于“模拟听证会”是一种新兴载体,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开展这个活动,我们对“模拟听证会”开展步骤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归纳,最终定为六个操作步骤。

步骤一:确认问题。发动队员对社区生活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和思考,然后每个队员提出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公共问题”,整个过程都让队员自主行动。步骤二:选定问题。在对队员问题汇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删除空泛、操作性不强的课题。步骤三:收集资料。确定研究问题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资料的收集活动。步骤四:制订方案。着手对收集资料的整理,汇总采访的记录,研究网上的资料,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做法,形成“现有的政策”。在此基础上,队员分组提出自己的方案和建议,最后汇总形成总体方案。步骤五:进行听证。根据大家收集的资料,队员分组制作展板,准备听证汇报材料。步骤六:总结反思。

二、用足时间,夯实活动内容

要成功召开一次听证会,单靠一次两次的活动课完全不能满足。前期的开题、资料收集整理、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实地走访观察等环节,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针对中学课程的特点,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分成一个个紧扣该主题的小课题,采用“碎片”的方式,利用班、队(团)课、综合实践课等有限时间,或召开主题队会、或课外采访、志愿服务;采用“分散”的方式,或集体研究,或分组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刻挖掘活动内涵,收到“灵活性、可控性、针对性”的效果,使每次主题的活动不流于形式,最终顺利完成听证会召开所需材料的筹备。

三、拓展空间,整合社会资源

队员跨进中学大门后,身心发展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急剧变化促进着少年期心理特征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他们看待问题已不再是单纯地接受,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因此单纯的灌输教育已不能满足需求。听证会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学少先队员对社会的一种探求的渴望。因此,我们借助听证会的模式,开展社会化的少先队活动,带领队员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借助社会力量,如家庭、社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市民的帮助,形成校内校外良好的互动格局。在活动中,队员们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为他们提供帮助、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条件,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能力,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亲身实践,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少先队员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真、善、美”与“假、丑、恶”光靠辅导员的空洞说教很难奏效。借助“模拟听证会”的载体,改变教育过程和方式,使队员们在活动中,通过实践和体验,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他们亲自参与采访调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资料收集,了解事件真相;亲身进入社区或家庭施行身体力行的行动,感受活动成效。这一切都能有效引导队员学会关注社会,学会观察和深入思考,以辩证的方式探讨热点问题,在融入少先队教育的同时,内容上更加体现思想内涵,变“被动”为“主动”、变“说教”为“身教”、变“心动”为“行动”,同时提升中学生参政、议政的公民意识;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道德意识。

目前,对于在中学少先队课程中推进“模拟听证会”载体,还在探索和观察中,我们将尝试在现有操作模式基础上,放更多自主权给学生,不断拓宽和改进操作可行性;另外将继续探索,尝试向小学阶段延伸。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独立、自主、责任、奉献”的现代公民人格,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外显为学生的行为,真正实行素质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