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拓展阅读资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杂志文章正文
拓展阅读资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陈雪峰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一般文质兼美,但课堂上,教师就一篇文章中的问题问来问去,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情感经历不够,知识水平又有限,加之表达技巧欠缺,导致学生的答案单调呆板,有意义、有智慧的表述自然凤毛麟角。如何把有限的资源作为语文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展阅读资源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拓展阅读资源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从而激发课堂的活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时,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概括能力弱,阅读能力欠缺,学习一些寓言类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在听故事。至于文章想告诉人们的寓意,他们通常无法通过自读自悟达到这个高度,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主要通过“狐狸用动听的语言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狐狸是狡猾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得出“狐狸是狡猾的”这种结论,但狐狸为什么是“狡猾”,而不是“聪明”,学生不得而知。在他们的思维中,狐狸是狡猾的,狼是凶残的,熊是残忍的,这些形象已经成为定势,能说出狐狸是狡猾的,不是学生真正理解了狡猾,而是学生自己语言库里的词语。这时,补充《狐狸和蝉》(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学生读完材料后,组织讨论:狐狸和蝉都是“骗”,为什么狐狸之骗用“狡猾”来形容,而蝉之骗却被冠以“聪明”?我们通过思辨,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狐狸想不劳而获,因而它的“骗”是狡猾的;蝉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办法骗狐狸,这是聪明的。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得知:同样的骗,动机和手段不一样,对其褒贬自然不一。

二、教材中人物单薄时,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文思泉涌”

我们常常感叹很多孩子缺乏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差,言之无物,甚至不知所云。细细想来,也不要光怪孩子。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语言积淀,想象自然成为无米之炊,空中楼阁。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的《木兰从军》,美国的小学三年级文学读本中也收录了。有人把两者加以比较,课文差不多,但习题却大相径庭。苏教版教材的课后习题除了常规的写字之外,只有一题与内容有关,题目是这样的:

“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而美国的教材后面的练习题中第一板块是思考问题,如下:

1.如果木兰以女性身份申请出征,可能发生什么事?

2.士兵为何如此惊讶木兰是女性,请列出不少于一个理由。

3.木兰的行为让你对“勇气”有了什么理解?

4.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个故事?

我在第一次执教此文时,根据课后习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我扮演木兰的父母和弟弟,学生扮演木兰。父母和弟弟的话中,有对木兰女扮男装的担心,有对木兰奔赴沙场的诸多不舍。但学生的反应比较冷淡,只能围着“你们不要担心,我不会有事的”这句话转圈,究其原因,学生无法穿越1500多年的历史,构建起关于花木兰这个人物、这个故事的整体景观。

有人这样说阅读:阅读绝不仅仅是对作品局部的关注或理解,往大处说,阅读的本质在于作为读者他可以超越自我的限制,将一切人和一切物感知为一个伟大的整体。阅读可以带给读者更多自身之外的知识、感受和经历。如果没有阅读材料的补充,学生无法获得,无法感受,更无法经历。这里,我们可以补充阅读材料,介绍木兰时期的征兵制度,介绍木兰代父从军的艰辛历程,介绍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与女性生活。经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必然从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再来完成木兰和家人的对话,自然是水到渠成,情动而辞发。

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语文学习的内容则是无限性的。以有限的资源作为语文学习的载体,力图使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中间有很大的创造、开发空间。拓展阅读资源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从而激发课堂的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拓展阅读资源,可以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