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钱群梅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所特有的品质。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种种关系,相互依存,互相补充,最终促成班级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创设班级文化氛围,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气氛,是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所谓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硬文化。如教室墙壁上悬挂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桌椅摆放形式;学生的书画才艺展;科普图片;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开学初我就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精心布置教室,营造学习的氛围。

一是用心规划、设计张贴栏,把它变成学生的成长里程碑。张贴栏一般分为“作品秀——优秀习作展”、“通知或习题答案”、“成绩单”等三大版块。二是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精心选择教室前后黑板及四壁的标语张贴物。班级张贴物通常是班级理念的载体,因此根据学生和班级的特点,精心选择,充分阐释,匠心独具地把它内化成班级冲锋陷阵,锐意进取的号角。三是组建班级图书角。利用几张书桌,带动同学们为班级捐献一些名人传记、课程辅导等有益身心的报纸杂志等,丰富大家的课外生活,开拓同学们的视野,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所谓班级精神文化,即软文化,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这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治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我从这样几个方面对班级精神文化进行建设。

1.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制定阶段发展战略

班级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一般指班级要达到的一个指标,它包括学习、纪律、道德、班风等分目标。通过一个个目标分解,让学生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2.充分阐释班级理念,激励全体同学向目标挺进

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制定阶段发展战略后,还要制定达成目标的班训,并在不同场合,抓住一切机会予以宣讲。我班班训是“天道酬勤,健步进取;砺志图强,奋发有为”。人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学习必须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进取,才能有所作为。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讲要强调“勤奋”二字。

3.班会课利用名人传记等,大道理,小故事,力争序列化,系统化

班会课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班级凝聚力的主阵地。班会课要做到序列化比较难,要做到系统化更是难上加难。在班会课上我先后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课文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谈感想、说体会,把领悟贯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从思想上得到净化。有时也以学习小组为形式让学生选题,学生组织,学生来讲。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班主任讲与学生现身说法相结合,意见一致、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4.以家长会为平台,多方合力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利用家长会,畅通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渠道。如每一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我都让孩子们在镜头前露脸,作“新学期我的目标”宣言,让很多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知道孩子的想法;平时用镜头记录孩子们在学校里的一点一滴,他们的进步,存在的问题,并告诉家长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怎样让孩子顺利地渡过叛逆期,怎样与孩子对话……

班主任平时要做有心人,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团队活动,留下图片资料,待到特定时候展示出来,感动孩子感动家长。毕竟,感情需要宣泄,生活需要感动。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级各类活动,做全面发展的人

班级活动中要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拼搏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各项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艺、超越自我的踏脚石,成为班级凝聚力的催化剂。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形形色色,学情千变万化,只要我们执著于崇高的教育理想,勤奋、努力、创造性地工作,就一定能够激发动力,形成凝聚力,为班务工作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外国语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