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教师专业自信缺失的原因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教师专业自信缺失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季广花

“现在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这是近几年在校园里听到得最多的话语。这种声音不只来自老教师,年轻教师出此言者也不在少数。为什么教师会变得空前地缺少专业自信了呢?

“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十多年来,新课改高歌猛进。在一些学校就出现了:今天学习杜郎口模式,明天学习洋思模式,后天学习东庐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领导的主观意志让许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天天如履薄冰,于是当讲不敢讲,当教不敢教,恐怕自己落伍或者“过线”了,引来非议或批判。于是,一些教师一边心里抵触校长强加模式,一边被学校的号召和潮流牵着鼻子走。

无穷无尽的跟风、折腾,使得教师不辨方向,难明本末,陷入徘徊和迷茫之中,难以自拔。最终别人的模式没学到,自己是谁也忘了,久而久之就不知道怎么讲课了。

正确的选择是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吸收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瓢”经验。抓住课改最本质的理念——减负增效,回到教育的原点以人为本,认清教育的实质,发展完善幸福学生。他人的“真经”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核心还是坚持自我,只是用别人的东西来构建自我、营养自我就够了,不断思考与探索,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即使课改之风刮得再大,也应一以贯之地坚守“本我”,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坚守自己的精神立场,最终才能成大器立大业。

“画画圈圈守摊子,安安稳稳过日子”

不少教师从教的日子久了,人成熟了,经验足了,荣誉多了,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对职业开始倦怠了。课前的准备变得仓促了,课后的反思变得虚假了,教学的方式变得单一了,与学生的交流变得生疏了。以至于现在学校一搞教学改革,教师们叫苦叫累……平时写点反思、论文吧,说没时间;参加什么课堂教学竞赛吧,嫌累,不参加;上一节公开课吧,有老师认为是领导故意找他的茬。有的甚至说:“我整天忙于应付学校各部门的材料,哪还有时间思考?哪还有时间专业发展”……

不少教师面若深井,心如止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少了激情,安于眼前,安于现状,圆润通达,不思进取,盲从于“教参”,把此作为备课的“经典”,上课的“砝码”,年年如此,周而复始,用同一本讲义上同一门课,打发时光度春秋。教学成为简单重复劳动,教师在讲台上越讲越觉得没意思,自然难以感染台下的学生。长期因循守旧,排斥新潮,与学生的代沟越来越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自然难以与学生合拍共情,越来越“感到不会教了”就成为必然。

“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在哪里?我从哪一个地方切入,最能发挥长处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相信凡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课的老师,都会被这个七十老人的一颗鲜活的童心感动,因为在于老师的身上我们能真切地体悟到生命的灵动,欣赏到智慧的体操,享受到生成的快乐。面对老顽童似的于老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于老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教师工作拥有了平和而静谧、稳定而安逸、单纯而自足、亲近而怡和、感奋而惊喜、鞭策而发展、神往而进取之境?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于老是在用不断更新的生命润泽着事业,从而造就出了优质的自我。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的迅捷传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多元价值观的彼此冲突,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我们不能再盲目自我崇拜,我们不能再自封为知识的权威,因为事实上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及学生,在很多领域拿不出多少“存货”为学生解惑,我们要放下架子,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优秀学生是一面镜子,他能照出我们的“小”来。如果我们怀有向学之心,对学生能以“师”事之,果能教学相长,则道德文章亦兼备了。“现在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存有如此危机感,也是坏事变好事,能倒逼教师一心向学,就会站稳讲台,越来越会教了。

“越来越不会上课了”考量着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自尊。一个专业自信的教师,必定在课堂上:面容光鲜、神采飞扬,但不颐指气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从不面面俱到;从容大气、条理清晰,绝不手忙脚乱;善意倾听、深度挖掘,杜绝冷嘲热讽;激发思维、控制氛围,排除死气沉沉;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减少无效劳动。

专业自信的教师在课堂上如此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哪里还会有“现在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泄气的感叹,陪伴老师们的只可能是和学生一起享受课程、享受课堂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二十九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