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巧拨学生的情感之弦
杂志文章正文
巧拨学生的情感之弦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2        返回列表

王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巧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悟情、抒情,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一、初读课文,在情境再现中入情

初读课文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期盼心理。例如,教学《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用满含深情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唐代诗人孟郊是一个把母亲恩情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的描述,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这份浓浓的深情,一下子就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学生对故事主人公孟郊的关注。

二、理解词句,在感受形象中动情

学生在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情感活动,使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发展,让学生感到“情境在眼前”,步入“我在情境中”,逐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感受文本描绘的形象。教学情境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进入情境的热烈情绪又丰富了课文情境。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师:“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母亲?

生1:夜深了,尽管母亲已经腰酸背疼,但她还是为即将出门的儿子缝补衣服。

生2:针脚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太迟。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为儿子缝补衣服的母亲。

师:母亲把她的爱都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到了衣服上。她一边缝一边会想什么呢?

出示“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生1:孩儿独自外出会挨饿受冻吗?我读出了母亲的担忧,牵挂。

生2:孩儿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娘啊!我读出了母亲的不舍与期盼。

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

师:这真是——

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三、展开想象,在语言训练中悟情

情境的创设,会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那个久远的生活场景中去。作者寄寓的情感透过场景、画面流露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情绪被激起,很容易从眼前的场景联想到相似的另一场景,进入想象的情境中。学生的表情、朗读、发言都能反映出情感的浪花在孩子心头涌动。

师:衣服缝好了,这时,天已经亮了。母亲把衣服放进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

(出示课文插图:村口大树下,母子两人,依依惜别。)

师:他们此时此刻会说些什么呢?

生1:母亲紧紧抓住孟郊的手,说:“儿啊,你在外千万要小心,要多穿衣服,别受凉感冒!”

生2:孟郊抱住母亲说:“母亲,孩儿最不放心的就是您啊!您老保重身体啊!”

生3:“儿啊,你在外用心赶考,别惦记娘!娘等着你的好消息!”

生4:“娘,放心吧,我一定用功。等取得功名后就接你出去享福。”

生5:“儿啊,你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晚上不能独自外出啊!”

生6:“娘,我会保护好自己的,您在家也要记得关锁好门窗啊!”

师:太多太多的叮咛,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母亲的深情吗?

生齐读。

师: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现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

生1: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她身边啊,可我却不得不远行。

生2:母亲生病了,谁来侍奉她老人家啊?我真是对不起母亲了。

生3:母亲啊,你身子骨一定要硬朗朗的,等着儿子考取功名后回来接你。

师:是啊,孟郊的泪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观察图画,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孟郊母子分别的场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深深体会到孟郊离别前不忍又无奈的复杂情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变得扎实起来。

四、体会揣摩,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读,想通过表情朗读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或憎或喜的情感。

师: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而孟郊,就把自己想象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母亲的恩情,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的。孟郊在他50岁时写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你们能读好它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游子吟》)

师:这首诗中的母亲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成了千古传唱的佳诗。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一起来吟诵。(《渔舟唱晚》音乐响起)

(学生配乐朗读,读得很动情。)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有深爱自己的母亲,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机勃勃报答太阳的恩情,我们作为儿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

生1:我在母亲节时送给妈妈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

生2:我每天晚上睡觉前抱抱妈妈,说:“妈妈晚安。”

生3:妈妈下班回家,我帮她拿拖鞋,倒一杯热茶。

师:是啊,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和安慰。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吟唱《游子吟》。

(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游子吟》)

在层层递进的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情境的再现,让学生仿佛看见了诗歌中描写的孟郊母子的形象和动作,仿佛听到了诗歌中母子的对话,甚至闻到了深夜油灯的气息和阳光下春草的芳香。这就把语言文字与形象结合起来了,加上教师语言的激励,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调用一切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让课堂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学生为求知而快乐,为探究而兴奋,语言学得扎实,情感得到陶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华丰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