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研发乡土教材 优化品德教学
杂志文章正文
研发乡土教材 优化品德教学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叶兵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乡土材料,让传统文化进学校。在教材中的部分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适合于城市学生的教学,而偏离于农村学生。为了努力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适当整合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乡土化资源,注重传统文化,编印乡土教材,让儿童在真实化的生活情境中参与活动,自我体验,不断提高品德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一、采撷人文资源,绽放教材内容的“吸引力”

乡土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人文性,乡土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当地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民间歌谣等。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可以在筛选的基础上,将其整合编入乡土教材,力求乡土教材内容更加本土化,更具人文性,更具儿童味。

祖国是一个大“家”,家乡则是一个小“家”,家乡是学生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如在品德教学中纳入了家乡的资源,那将使品德教材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品德教材内容绽放出新的魅力。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我们在二年级增添了“家乡传说”的内容,通过故事形式介绍了家乡名称的由来,让学生在搜集故事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在三年级增添了“家乡英烈”的内容,让学生在家乡烈士事迹的感染下,逐步树立爱国主义热情;在五年级增添了“家乡美食”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家乡的物产丰富等。乡土化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乡土化的教材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乡土教材的使用将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融入乡间活动,提升情感体验的“内驱力”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曾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为了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教师在乡土教材中的活动方式设计时必须尊重学生真切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乡间的活动中体验,以此不断学生的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能力。

比如,为了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乡土教材中增添了“推小车”“丢沙包”“跳格子”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在身边熟悉的游戏中感受到“规则”,引导学生懂得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给自己、他人带来了方便,使人感到愉快,使生活更有秩序,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有影响。

再如,为了让六年级学生从“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坚持从身边生活出发,以家乡的风俗习惯为主线,编写了家乡传统节日的内容,融入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在教材中设计了“诗歌启迪”“美丽传说”“风俗漫话”“活动场”的内容,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试一试”等活动中体验。因为教材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符合了儿童生活实际,不断激活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内驱力。

三、组织乡间探究,增强行为内化的“自发力”

小学品德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而重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针对当前品德教学的现状,我们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情感体验仍然停滞在课堂,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比如,为了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为了培养学生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我们引导学生走进了农村,结合当地的特点,精心设计了“生猪饲养情况调查”“我为爷爷打草绳”等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调查中发现,我们经常吃到的鲜肉花费了农民几个月的汗水等。另外我们还结合当地实际,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在五年级乡土教材中增添了“草编”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秸秆的可利用价值,从而鼓励学生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做好“禁焚秸秆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将能实现课堂情感体验与生活实践的交融,将能促使学生形成行为内化的“自发力”。

乡土资源犹如一泓清泉,给品德教学注入了活力。只要我们根据品德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能让品德教材更贴近学生,不断优化小学品德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