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根据学生特点分层布置作业
杂志文章正文
根据学生特点分层布置作业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杨顺进

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逻辑思维发展速度不一致。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一、分析学生水平,进行分层练习

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分析的结论,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别教学,给所有的学生安排适宜自己水平的作业。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阶段正式步入初中阶段的起点,也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时期。

例如,对于“有理数”第一节关于正数以及负数的学习时,笔者提前对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小调查,从学生的接受、理解、逻辑辩证、空间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小测试。得到的结果跟我的预想大致一样,学生水平呈现高、中、低三个层次。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高、低两个层次学生分别占少数。本节知识相对简单,除了基础极差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都不大。上课时为了照顾基础暂时落后的学生,我尽量详细的给大家讲解,并且重点部分讲完后会出示相应的练习题给学生做。让低层次的学生跟上学习的步伐,从基础开始学好。

初中数学是一个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科,也是一个能让学生进步迅速的课程。学生之间不可避免会有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这一情况,提前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调整层次,合理布置作业

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知识水平有可能变化。所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及时观察学生变化,采取滚动式教学,适时地根据学生的水平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优生更优,让差生进步,实现所有学生的提升。

对于低层次已经达标的学生,相应地给他们布置中等层次的作业,让他们慢慢适应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大部分处于中等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应地接触开放性的拓展题是提升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很快,特别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习题。对于理解水平好或者是水平提高快的学生布置难度系数相对大的题目,如“已知某种彩电的出厂价为每台1800元,各种管理费约为出厂价的12%,则商家的零售价为每台多少元,才能保证毛利润不低于16%?”

学生的水平是滚动性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跟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鼓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前进,合理安排作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初中数学作业的层次布置,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提高。

三、尊重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通常来讲,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层次性作业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基础好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区别性,特别是作业布置上的区别性。

例如,对“点、线、面、体”的学习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设计作业时笔者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分层次布置作业。第一个部分是基础巩固练习,安排的是基础题目,难度系数低。如:圆台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得到?第一个部分相对简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第二个部分是思维拓展的题目,中层次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如“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如果是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呢?”这部分的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中等层次的学生虽然无法很轻松的解答此题,但是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数学思维活跃的学生而设计。本次学习通过三个部分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抓住学生特点是布置作业的前提和依据。

设计层次作业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精确掌握及对学生的正确认识。精心挑选习题和层次布置作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要求。有区别的设计作业,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得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曲塘镇双楼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