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生态创生:反刍式教学的再反刍
杂志文章正文
生态创生:反刍式教学的再反刍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王惠

何为反刍式教学?反刍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用在教学上是一种“粗后精”的教学,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思考一遍,再通过多次的反复探究,将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分地吸收和利用。反刍式教学主要从课前认知学习、课内内化学习、课后行为学习三个方面进行语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容易被操作,学生也有所收获,但是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现状点击:反刍式教学的盲点

1.引领匮乏——课前认知浮光掠影

笔者在实践中,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笔记本,把自学课文时的质疑之处写到笔记本上。为了让学生知道笔记本的重要性,我让他们给笔记本包上皮子,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下学生们的兴趣可来了,找来卡通硬纸、彩色塑料、布料给本子包上皮子……外壳弄好了,来看一下本子的名字:“智慧之门”、“快乐猫”、“李建牌笔记”……同学们起的名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好景不长,学生们的新鲜劲一过,这本笔记本上的内容越来越简洁,有的学生花在笔记本插图上的心思比预习课文要多,看着学生自己画的精美插图再看旁边潦草的几行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2.惰性思维——课堂内化管中窥豹

笔者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即使我教给方法学生也只是流于形式。

例如,笔者执教《水》一课,先结合课件讲解了第一自然段,抓住“二十公里、一个小时、一担水”等重点词语朗读后说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接着让学生采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学下面段落。学生们非常配合,自学了一小会,立刻四人脑袋碰到了一起,讨论起来。不一会儿,我发现在小组内有人发呆、有人纳闷、有人积极、有人大声喧哗。让小组汇报结果的时候,总是班级那几个“明星学生”来完成任务。

3.浮面虚华——课后行为主次不清

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作业中品味乐趣,并让学生在作业的评价中享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致未来的教师》里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你倾注自己的智慧、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生态创生”应时而生。生态创生的本质是要建立起以实践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以理解、交往实现动态生成为教学路径,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的适宜生命发展的生态课堂。它是师生学与教的动态交流、思考、合作、展示的互动的活动,每一个“片断”都是师生生命的发展过程,它是遵守学与教的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自然的、真实的课堂。

二、重构演绎:反刍式教学的涅槃

1.怡情:创生完整精神世界

(1)构筑心灵安居,其乐融融

斯霞老师的整体发展观念是关乎儿童的心灵,她把语文教育当作“学生精神发育的过程”,为儿童精神的成长构筑自由家园,实现儿童课堂上的心灵安居。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对人物的认知水平还不高,他们喜欢的老师,他会很高兴地配合,言听计从,不喜欢就漠然处之。处理好师生关系问题应该在把握一定原则之下,投其所好。学生喜欢的我努力去喜欢,他们喜欢的书我去读,他们喜欢听的歌,我去听。通过从他们的爱好入手,我和他们拉近了心灵的距离。

(2)营造活跃氛围,情感共振

作家萧乾曾说过:“我希望我主持的课堂不是死寂的——学生们不是按照黑板上写的齐声而不假思索地齐喊,而是活跃的,准许提问,并鼓励发挥。只要不损毁桌椅,激烈辩论,畅所欲言。”要想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应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完美的精神世界源于“心灵的点燃”,它源于教者的全心投入、巧妙构思;源于学生的主体唤醒、潜能激发、个性绽放,源于师生的心灵相约、情感相触、智力相激。

2.养化:创生智慧知识世界

(1)变“课前认知”为“前置渗透”,有的放矢

前置渗透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提前一天给学生下发“学案”,探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基础,以学案定教案。前置渗透的内容可以是搜集材料类、自主阅读类、思考探究类。

通过学习卡的方式下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把同学做好的学案进行评比展示,比先前老师口头布置一些预习要求,学生的自学主动性更强,完成的效果更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可能把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使学生产生共振共鸣。

(2)变“内化学习”为“自助互动”,给予约束

“自助”就是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体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互动”就是指由学生组成“组内异质”的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把学生个人的成功与学生所在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努力完成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自主自觉,主动地合作,创造性地合作。

学生们通过自助、互动的模式展开智慧的碰撞,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愿望,在小组汇报的时候,推荐的选手得不完整时,小组内成员立刻给予补充,其他组成员也都不甘落后,对其点评和表达自己的见解,整个课堂呈现出个性的生成,思维的碰撞,情意的茁壮和奔放。

3.兼容:创生完美生活世界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1)尝试——回归生活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我让学生回家试验一下,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苹果换个切法会有奇妙的发现,也使学生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可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一些发明创造全是因为换种思维的结果,这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课后他们纷纷搞起小发明和小研究。

(2)体验——再现生活

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自己的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生态创生的提出来自于对反刍式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主张充分关注课堂教学的所有因素,发挥教学的合力,构建具有完整精神世界、智慧知识世界和完美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让置身其中的老师、学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在这里,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反刍式教学在生态创生的发展中获得深度的演绎。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