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心育”走进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让“心育”走进课堂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朱永萍

品德高尚、成绩优秀、习惯优良是学校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标准,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违规违纪、逃学厌学等问题是否都属于品德败坏、素质低劣、性格怪异呢?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品德不良必然是因为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变异,而心理问题未必就一定是因为品德不良,二者均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和谐课堂提供“心育”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心理负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仅学习上的就有很多方面,胆怯引起的,学习遇到困难造成的等。因此,老师就应付出自己的爱,以多种身份,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负担,让其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也有益。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们自己选择的进步。

二、教材元素提供“心育”素材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将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从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取出来,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细细品味,榜样激励。如《一次成功的实验》等课文就是非常好的榜样教育素材。文中集中体现了小女孩冷静、沉着,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品质。教师在教学时都可以深入挖掘教材,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细细体味,教育学生学习遇事冷静沉着的、诚实守信的心理素质。

2.结合事例,评一评。如《灰雀》一文中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小男孩的诚实,为了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也可结合当时小男孩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来想一想面对列宁的追问“会飞回来?”时,小男孩矛盾的心理,体会他战胜自我、诚实的心理品质。再比如《我为你骄傲》一文,“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三个星期。我想也不失为一个好材料,可以引导孩子去体会文中“我”矛盾的内心,体会最后“我”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愉快的心理,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的心理品质。

3.设身处地,议一议。如《掌声》一课,可结合课文内容议议:“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是为什么?”或联系实际议论:“假如你在生活中遇见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做呢?”“两次掌声当中仅仅只有对英子的鼓励吗?”这些讨论的习题旨在将自己融入其中,审视自己的心理素质与品质,培养学生坚强、活泼开朗、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健康心理品质。

三、成功体验增强“心育”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毛主席在经历了极其艰险的长征后还有兴致写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样豪迈的诗句;比尔·盖茨在童年是便立下“我必为王”决心;张海迪的肢体高位截瘫,却通过学习掌握四门外语、精通针灸。这些靠的是什么?是自信。只有自信心强的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小孩子,正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自信心进行培养十分重要。

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发言、讨论、表演,对于学生的朗读、表演、精彩的发言,教师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孩子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如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要知道那是推动学生大胆发言,树立信心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值得表扬,只要教师细心地去发现。哪怕站起来回答错了问题,至少他的勇气应予以充分肯定吧?只要有勇气和信心,以后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都能克服,最后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四、课外活动拓宽“心育”途径

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去体验成功、去感受自然的美。比如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故事演讲比赛、班级征文比赛、朗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性情、锻炼品质,培养愉悦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和互助、关爱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的基本道理。

课堂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只有充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才能真正体现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德优良、行为高尚、心理素质良好的新一代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