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借助日记效能,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
杂志文章正文
借助日记效能,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喻梅

近几年来,我一直身处偏僻的农村小学任教高年级,我发现某些学生见识少,写作能力普遍较低。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要求他们每天写一篇日记。并教给他们搜集提取素材的方法,且每天批阅,及时评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的日记写得越来越好,同时,我还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通过日记,我不但更好地了解了他们,而且对班级的动态,对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内心变化等都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

一、以日记为窗口,了解学生独特个性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是管理好班级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40多个孩子组成了一个班集体,作为班主任要想管理好这样一个班级,最好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知道哪些孩子直爽豁达,哪些孩子倔强顽固,哪些孩子顽皮好动爱惹事……这样才能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班主任要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教育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施教”,进行管理。仅仅靠课上的交流和课后的观察,对学生的了解毕竟还是很有限的,而且他们在不断地成长。日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盲点,透过日记这个窗口,我渐渐了解了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甚至情绪变化等,为我进行合理教育,正确引导奠定了基础,心中有数,准备充分,引导适宜灵活,班级气氛才能融洽和谐,学生的成长才会变得轻松、愉快、健康。

二、以日记为钥匙,打开学生内心世界之门

日记交流就是在与学生的情绪和意志接触,就是在“触摸”学生的情感。日记是孩子们心情挥洒的舞台,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倾吐心声。我读学生日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了解学生心理的过程,它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门,实现了我与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如周佳玉同学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放学时,她在校门口看到一位家长随手将几张废纸扔到地上,她想到老师教育的话语,走上前去,将废纸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她看到那位家长低下了头,她猜想:那位家长一定很惭愧,自己连一个孩子都不如。”看了她的日记,我们还能说我们的孩子太小,不懂事,没有责任感吗?孩子的心灵是美好的,需要我们去呵护。我在日记后面的批语中肯定并表扬了她的这种行为,孩子非常高兴。我还在班级上进行了表扬,以一促十,带动了更多的孩子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孩子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我在批语中安抚开导鼓励,孩子内心挣扎,难以抉择,我在批语中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在日记中对我倾吐心声,我在学生的日记后与学生交流心声,我深深感受到心灵沟通是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三、以日记为监视器,及时探测班级动态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学生之间总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当面对面的时候,有时往往难以开口,在这时候,日记就是沟通交流的最好平台。记得不久前,我班发生了一起流血事件:一个靠窗坐的女学生晓露耳朵受伤了,流了许多血,我没来得及追查事件的原委,先将晓露送去了医院,结果伤口较深,缝了3针。我又气又急,更是心疼晓露,向她询问,她说是邻组的小琳推她的同桌小磊,小磊撞到她身上,正在做作业的她没提防,撞到了窗台上划伤的。回到学校,我找来小琳和小磊,可小琳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小磊也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在当天晚上的日记中,好多同学都客观真实地描述了这件事,第二天读了这些日记,我终于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始末,那完全是一次意外。当事人小琳也在日记中满怀懊悔地叙述了事件的全过程,而且极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当面向晓露道歉。在晓露的日记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友好互助,关心同学的金子般心灵:看到晓露耳朵受伤流血了,同学们纷纷给她递纸,有的关心询问,有的轻轻帮她擦拭,有的匆匆跑出去帮忙找老师,她耳朵虽疼,心却暖暖的。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对孩子们加强教育的时候,多了些提醒,少了些严厉的斥责,对小琳和小磊的处理注意了分寸,血的教训已让孩子们铭刻在心。同时我还对班上的良好风尚给予了大力表扬。这次事件因为孩子们的日记,不但让我避免了一次简单粗暴处理班务的错误,还使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友好、团结、和谐。尽快了解班级动态,班主任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班级产生的问题,科学合理地管理班级,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在借助日记效能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者、设计者,更是一名平等的参与者。我充分发挥日记效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我营造的和谐的班级环境中享有感恩的快乐、交往的快乐、追求的快乐……而最终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