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掬捧学校文化之活水,润泽教育家之生命
杂志文章正文
掬捧学校文化之活水,润泽教育家之生命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刘勇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团队乃至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教育文化是“以文化人”中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文化形态。它以有形的形态存在,又以无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它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教育家来自学校,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形成教育家必备素养所需的至关重要的外部环境,同时教育家也是学校文化的发扬者与传播者。教育家在学校文化氛围中不断砥砺,进而获得蓬勃的气概、书卷的气质、和谐的气脉、雄远的气度、健康的气象和富有影响力的气场。可以说,教育家是教育者的最高境界和最高典范,而学校文化是教育家成长和成熟的广阔沃土。

一、以学校文化的精神力塑造教育家的思想力和理想力

学校文化的精神力是指学校的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精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一种意识形态主导着教师的教育观,从而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教育家个人教育思想萌发的根源,促使教育家富有个性的思想力和理想力的形成。教育家型的教师是对学校的教育理念理解最深入的教师,在教师群体对其共性理解的基础上,他们往往是最早用行动诠释理念的人。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会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以促进学校文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以“人本思想”为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办学宗旨。在此基础上,该校李吉林老师从“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出发,创立了“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美为境界,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模式,将该校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其更加具体化、个性化,全面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风也是学校文化精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所学校所倡导的教风都是积极向上的,都要求教师形成敬业奉献、踏实严谨、博学进取的工作风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家,要时刻牢记学校教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秉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无怨无悔的工作热情和拼搏进取的工作精神。更重要的是,教育家的工作作风具有引领与导向作用,他们的优异表现直接促进学校良好教风的形成,他们的高尚人格魅力能够号召更多的老师与之共同奋斗,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形成向上的教学风貌。

二、以学校文化的执行力促进教育家的发展和教学风格的形成

学校文化的执行力,是指在整合学校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能成功实现学校文化追求的相关策略,它充分体现学校组织能力与办学效益。它主要包括学校品牌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公共关系策略、教育科研策略、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传播等。

学校文化的执行力源自学校历史的相关规范,源自实现学校办学理念所必需的行为规范,也源自长期以来学生、教师形成的习惯,其目的是促进学校快速有效地发展。它既为教师发展创造一定空间,又带有一定的约束,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

学校文化的执行力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对其产生指导价值。使教育家在这种力量的号召下,在各个层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其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教育家在这种富有规则的学校文化中,会将学校特色具体显现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之中,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笔者所在学校以“生态教育、特色发展”为特色,学校倡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其所处环境要视作一种特殊的生态即教育生态,将绿色、生命、自然、和谐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倡导均衡发展观、和谐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生态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的相关要求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构建这种高层次、高要求的执行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教师向教育家蜕变提供了前提保障。

在生态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实现生态课堂必然是工作重心,笔者将课堂的目标定位在实现“五生”课堂,即将生命、生本、生活、生动和生成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以“操作——体验”教学模式为抓手,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具体情况,形成了“操作数学”的教学风格。更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创设操作情境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引发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检验数学猜想、获得数学理论。由此可见,学校文化的执行力能够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教师的创新力,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为教师向教育家成长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以学校文化的学习力提高教育家的研究力和创造力

学校文化的学习力是指提升办学质量而形成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氛围和影响力,它不断推进和逐步实现教师能动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方式、校本教研等内容。

学校发展的关键要靠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离不开终身学习。因此,学校必然会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进而形成学校文化的学习力,以推动全体教师的发展。教育家注重自身能力的重塑与提升,他们借助学校文化的学习力,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从脱颖而出到螺旋式提升,练就教育家的研究力、表达力和创新力,逐步由学校文化的受益者向引领者过渡,通过自身对学校文化高层次的理解与实践带动周围的人。

能够凝聚并提升学校文化的学习力的抓手很多,诸如校本教研、全员式训练、个体自主研修、精英培养等,这些措施为教育家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对教育家的专业精进和教育家的气质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漪在其回忆录《岁月如歌》中曾多次提到,与老师们一同研讨教学对她的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自主读书研修对设计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还有参加高端语文教学学术活动对她成长的积极影响。李希贵在其《学生第二》一书中也谈到将自己的办公室设计成教师阅览室,与老师们共同读书、学习,商讨教育教学问题。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感悟反映出学校文化学习力的主要形式及其对教育家研究力和创造力形成的推动作用。

学校文化的学习力还表现在对教师的培训方面,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UGS”培养模式,即建构大学或教育研究部门、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三方的新型互动模式。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依托大学或教科院对教师进行培养。实现了“让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福利”的理念。其中,对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英培养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进行更为深入的个性化培养,为培养未来教育家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例如,为精英教师与教育家结成师徒关系提供条件、为著书立说创造条件等。这样的学校文化必然加快精英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速度。

四、以学校文化的形象力提升教育家的意识和威望

学校文化的形象力是指学校外在的形象,它是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产生感性认识的一种力量,大致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它是学校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

学校文化的形象力将人文色彩寓于了自然环境之中,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是教育思想体现,以特有的象征符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它成为教师心灵世界的庄重之物和精神依托,也必将为教育家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底色以及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必将反哺于学校,提升学校的形象。可以说,一所学校会因为拥有出色的教育家而更有名气,教育家又因为学校名气而更有威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审视当今教育家,他们的成长离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精神力的熏陶萌发了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文化执行力的引领下造就了教育家的品质;学校文化学习力的感化塑造了教育家的风格;学校文化形象力的陶冶培养了教育家的气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家唯有吮吸着学校文化的甘澈清泉,方能在教育圣坛中屹立。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