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师者:应当严而有度,宽而有格
杂志文章正文
师者:应当严而有度,宽而有格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1        返回列表

李小琴

曾经看过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本书《做教师真难,真好》,题目很现实,也很励志。书中提到深圳龙城高二英语教师郭礼喜的一份问卷调查,他说:做教师真难,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书了。其实,他道出了身为师者的一份无奈,一份感慨。教书之前,首先得想到如何与学生相处,这也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青年教师的普遍困惑:如果教师和蔼可亲,那么学生就不怕你,班级纪律就得不到保障,教学质量也会跟着滑坡;如果教师不苟言笑,那么学生就会“怕”而远之,难以走进他们的心灵,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难以忍受……究竟以怎样的方式与学生相处?这真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网络上一位年轻的男教师以调侃的笔墨道出了心中的苦闷,让许多教师感到是“知音”,并有惺惺相惜之感。他说——

我在初中呆了三年,想当初是带着一腔热血来到学校的。在我的脑海中,学生们是多么的单纯,多么的可爱!我发誓:要和他们成为朋友,和他们亦师亦友——传说当中教学的最高境界。我的教学生涯在激动中拉开帷幕,带着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学生们可喜欢我了,好有成就感。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开始在课堂和我开玩笑、捣乱。上课不注意听讲,几个问题学生兴风作浪。从此,班级秩序维护不行了,成绩一落千丈。再想抓,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已经不怕你了,倒是隔壁班的几个女教师带的班成绩很好,别说学生们怕她,我这个大男人在办公室看到她们声嘶力竭地教训学生,都感到害怕。我该怎么办?

是的,我们该怎么办?我的观点是,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做到严而有度,宽而有格。如何把握这个度与格,就要看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了。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学生,一个个鲜活而有思想的生命。他们中间有的乖巧懂事,贴心聪慧,人见人爱;有的却是令人头疼:顶撞教师、经常迟到、对同学有暴力行为、偷拿别人东西,甚至离家出走……教师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付出多,但收获少,有时感到迷惘,感到挫败,甚至感到恐惧。今天,我想用夏昆老师的一句话来告诉自己、告诉大家: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以为教育可以替代一切,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所有。我会承认:有很多我没有教好的学生,更有很多我教不好的学生。个人的力量总是很微弱的,只要我无愧于心,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所以,在教育的路上,我也一直在思索、在摸索,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万能的钥匙”,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扉。在我的面前,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有许多的与孩子相处的困惑。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也渴望大家一起分担我的难题。

“宽而有度,严而有格”,如何操作?我先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一、用故事的方式轻轻唤醒孩子,温柔的力量更强大

首先提个问题:如果在课间,你看到了两个孩子大动干戈,互不相让,你会怎么办?我就遇到过。

一个课间,学生王硕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告诉我黄家乐和邵宇航打起来了。我赶过去的时候,他们正扭在一起,你揪着我的衣领,我拽着你的袖子,谁也不让谁。我让他们快住手。他们都用愤怒的眼神看着对方,不愿放手,但也不动了。我问他们是怎么回事,黄家乐不满地说:“邵宇航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了我的《最后一头战象》,我让他还给我,他不肯,我一气之下,就在他的语文书上乱画了几笔!”

“什么几笔?你把我的书都撕坏了!”邵宇航放开手,去拿语文书给我看,怒气冲冲地说,“都成这样了!”

果然,语文书已经被撕了几页。

“你不讲理!我为什么撕你的书?我只是在你书上画了几笔而已,你就打了我一拳,现在还疼呢!”黄家乐拉开自己的衣服,脖子下有一处淤青,“我想不通,凭什么拿我书的人还这样嚣张?撕你几页书,我还不解恨呢!”

“你不是也咬了我吗?”邵宇航将袖子拉上去,手臂上居然露出了牙印,仔细看,有点红肿了。如果我再不出现,不知道这场“恶战”什么时候结束呢?

我立即带着他俩去了医务室。处理了一下伤口后,他们都不愿多看对方一眼。我说:“今天的事,我暂时不处理了。你们回家冷静地想想,这事自己做得如何。”

过了两天。他们俩见彼此不仅不说话,还有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感觉。我找他们到办公室里谈心。

我说:“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有趣寓言故事。”

他们看了彼此一眼,似乎有些意外。

“两只乌鸦在树上对骂起来,它们越骂越凶,越吵越激动,最后一只乌鸦随手捡起一样东西向另一只乌鸦打去。东西击中另一只乌鸦后碎裂开来,这时丢东西的乌鸦才发现,自己打出去的东西原来是自己一只尚未孵化好的蛋。”讲完故事,我停了一会儿说,“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那个拿蛋扔的乌鸦真笨,居然扔坏自己的蛋宝宝!”邵宇航说道。

“那不是笨,是冲动。当时它想都没想,就扔东西出去,根本没有注意到是自己的蛋宝宝。我想,那只乌鸦后来一定伤心极了。”黄家乐立即反驳道。

“我也觉得这只乌鸦会很后悔,当时怎么就不冷静一点呢?可是事情已经无法弥补了!”我叹了口气说。

“嗯,李老师,你说过:冲动是魔鬼!”黄家乐接着我的话说。

“我觉得它们的争吵很无聊,最后一个被打中,一个失去了孩子……”邵宇航对乌鸦的表现很不满意。

“可是,生活中却有一些人,像这两只乌鸦一样,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最后两败俱伤,后悔不已……”我语重心长地说。

黄家乐突然插嘴道:“李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和邵宇航吵架,就像这两只乌鸦一样?”

我微微一笑。邵宇航说:“当然是喽……这还要问吗?”

“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就不多说了。相信你们懂我的意思了。出去玩吧!”

“好的。李老师再见!”邵宇航挥挥手,黄家乐也笑着离开了。

整个教育过程没有一句说教。这个语言故事表达的思想在孩子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爱,需用要温暖地表达。如何做到温暖?什么东西往文学里一放,他就温暖了,丰趣了,有诗意了。”梅子涵先生说得真对,我们要相信故事的力量。endprint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充分相信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故事的力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谈话中,如果通过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教育学生,学生就能自然地获得启发,获得智慧。故事,是向着儿童生长方向的一束璀璨的光芒。像《智慧背囊》《哈佛家训》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都应该陪伴孩子们幸福地成长。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班主任吧!你会发现:这些故事不仅能够让学生增长知识,启迪思想,还能够感染他们的情绪。当他们在倾听故事的时候,表情是柔和而生动的,眼神是富有专注而富有神采的,他们会参与到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一同呼吸,心中的热情会被唤醒,故事的正能量会默默传递,孩子的成长更加自然、自由、自信。

二、用严肃的方式告诉学生:你这样做,我不赞成

这里严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严厉的语气;二是适当的惩罚。

简要介绍两个案例。李鲲,这个孩子,只要是教过我们班的老师,都知道,一个特立独行又心思细腻的孩子。

父母的离异,让他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于是,他开始对一切不满,不感兴趣。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时,他就像一尊“卧佛”,趴在操场上,意兴阑珊。劝他坐好,他勉强同意。当讲述者让大家手握拳头,振臂高呼:“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他无动于衷,我推推他,他转过头来,凶狠地说:“我恨他们。”

他有意犯的错误实在太多了。上课睡觉,写字潦草,与同学相处时,就像一只刺猬,受不了一点点的委屈。我起先同情他的遭遇,总是不断地安慰他、开导他,谁知他越来越放肆。上课,我看他趴着,用巧妙的方式提醒他,微笑地请他到前面带读。发现他读错了,拉着他的手想给他纠正时,他突然反手,用长长的指甲使劲地掐住我的手,生生的疼一直钻到了我的心里,我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在学生面前展示了我的真性情。下课了,懂事的孩子跑来,说代李鲲向我道歉,可定睛看他时,没有一丝愧疚,坦然得如同什么事也没发生。我这次,没有找他谈话,转身去了办公室。

可是,他一点也没有收敛,发展到晚上玩电脑,白天睡大觉的程度。我找他家长,前两次还接我电话。到第三次,他爸爸直接将电话挂断,或许他也厌烦了我向他诉说孩子的问题。他,还在自己的世界中沉迷,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形容,“任性”!学校广播操比赛前做准备,他故意捣乱。你不能不关注他,因为他还推别人。

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办?

曾经推荐老师阅读吴非老师的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他在第一篇文章《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中写道:“好些年了,面对一些学生的自私、冷漠,我这种年纪的老师也常常无话可说。教育工作中的好多困难,超出了我的预想,以个人的智慧已经无法解决;很多困苦,以我的修养也已经无法忍耐。我为什么要抑制自己,不让真实的情绪表现出来?”所以他最后说:“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在广播操结束之后,我把李鲲喊到教室外,满脸严肃地跟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在这里上学了?如果想上,就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如果不想上,请你转走,我不会挽留。”他不满地冲我“哼”了一声。我愤怒地看着他,说:“请你认真地看一眼你眼前的人,我是你的老师,你这样粗鲁的、放肆的态度,还有学生样子吗?”他突然咆哮起来:“谁让你找我谈话的?”似乎在说,我找他谈话是自取其辱。我也大吼道:“你竟敢对我大吼大叫?你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了解你们的家庭情况,所以一直站在你的角度理解着你。可是你呢?还对宽容你的人恶语相向,实在是太无礼了。我让一步,你进一步;我再让一步,你再进一步;现在的你,已经变得我都不认识了!那个上课踊跃发言的李鲲哪去了?那个主动帮班级修锁的李鲲哪去了?那个拿着拖把满头大汗的李鲲哪去了?不见了!”

他眼里的怒火瞬间熄灭了,乖乖地坐回座位。上课了,他不再趴在桌上,而是认真地听讲,时不时地还举起手想要发言。下课了,他也不再捣乱了,要么忙着写作业,要么安静地看书。几天过去了,他依然还表现不错。

再谈谈适当的惩罚。作为教师,应当爱在左,智慧在右,中间还要有点适当的充满情意的惩罚。当然,这里的惩罚并不是“体罚”,更不是“心罚”。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所言:“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还记得吗?我们曾经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以及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两篇课文中的教师都是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是中国的寿镜吾老先生还是法国的韩麦尔先生,他们都有一条铁戒尺,尽管他们两个都不常用。就连《西游记》中以慈悲为怀的唐僧,在孙悟空顽劣时,偶尔也会念一下紧箍咒表示惩罚。

孔子赞赏弟子颜回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这里“不贰过”其实就是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可是,我们都知道,颜回这样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孩子会犯同样的错误。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面对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我都会给不同的态度。第一次柔声地说:“下次别犯了。”接下来一次,严厉地说:“你这样做,我很失望。”第三次,我会采取惩罚。或是抄一篇课文的片段,或是在全面同学面前进行严厉的批评等,以表示我的不满与愤怒。耿陈琦是我们班的小队长,戴着一条杠的标志,很是神气。可是,他劳动时,却没有尽心尽力。第一次劳动委员发现他擦窗台不干净,提醒了他,他没有在意。第二次,王硕发现他值日时,窗台上仍有灰尘,替他及时擦好,他也不以为然。第三次,红领巾监督岗发现不太干净,班级被扣分了。于是,晨会课,针对这件事,我和大家商量,如何惩罚?大家说,拿走他的小队长标志一段时间比较好,这样对他有所触动。那么是拿走一个星期呢,还是一个月?大家七嘴八舌,邢珏声说:“我认为应该拿走一个月,应该他没有养成将窗台擦干净的好习惯。老师说,养成一个习惯至少要21天。”陈思怡认为:应该一个星期,因为他并没有忘记值日,只是没有擦干净而已,这个错误不大,惩罚也不能太重。于是,大家举手表决,一致通过陈思怡的建议。从那以后,耿陈琦值日时非常认真。当他再次别上小队长的标志时,终于露出了微笑。所以,我认为:惩罚,一定要让学生心悦诚服的,那么他的心里不仅没有仇恨,相反会觉得这是咎由自取。如果他认为惩罚是自己的不好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样的惩罚就可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对于犯错的学生,优秀的班主任各有各的高招,如著名班主任魏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只用三种方式“处罚”: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唱歌”,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许多教育成功的案例电影都是试图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生的,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用音乐融化了孩子心头的坚冰,让一群顽劣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做好事将功补过,让学生在做好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写说明书,是一种自我的反思,关照自己的内心,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所以,我们也可以活学活用,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

《中国教师报》中有篇文章的作者说:教育是“心”的教育: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孩子的心也会投影下我们的爱——有爱,骂亦是风景;无爱,多美的微笑也只如浅游的浮萍,吹不远亦扎不深。我深以为然,教育需要真诚,需要爱心与智慧。与孩子的相处,班主任应当严而有度,宽而有格。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