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说精细化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杂志文章正文
小说精细化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戴丽

小说文体的精细化教学,可以给予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等诸多因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小说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一、精细化阅读小说标题,揣摩小说导向

小说鉴赏伊始,不要马上阅读小说的主体内容,而要仔细阅读和揣摩小说的标题。因为标题在全文中有着提纲挈领、概括全文中心和提示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比如,鲁迅的《故乡》,标题不仅是这篇小说的写作线索:渐近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而且寓意深刻:“我”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后,发现故乡的自然景物、故乡的人与事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前景色美丽、农民安居乐业的故乡已经变成经济萧条、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故乡;故乡从前美丽本分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已经变成尖酸刻薄、好占小便宜甚至栽赃陷害闰土的“凸颧骨,薄嘴唇”的“圆规”了;故乡儿时聪明伶俐、健壮结实、见多识广、勤劳淳朴的好友闰土也已经变得迟钝麻木、贫困不堪,而且与“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教学时,引导学生紧扣标题思考下列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这篇小说的深刻主题:文题“故乡”在本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文题“故乡”蕴含着哪些具体的内涵?请举例说明。再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文题既确定了“我”对叔叔于勒的情感基调:于勒是“我的叔叔”,是我的亲人;又点明了这篇小说是以于勒沉浮不定的身世和命运为线索巧妙组织材料进行构思和行文的。

二、精细化品鉴小说三要素,保证阅读紧扣文本中心

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描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比如,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的语文中考卷试题“天使儿”就重点考查了这篇微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鉴赏其三要素,尤其要引导学生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学生鉴赏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比如菲利普夫妇的言行举止描写和神态描写等,还要用最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两处环境描写在表达中的作用。如此,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考试时迅速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不发生偏离小说重点的阅读、理解与解答等现象。

三、品味揣摩精彩细节,将细节鉴赏落到实处

一般来说,小说的精彩细节多是对人物形象的外貌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言行举止描写等,当然还包括对人物所处典型环境的细致描写。在上述描写过程中,作者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不同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等进行大量的细节描写,以此塑造人物形象,并隐含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抑或崇敬等情感倾向。既然如此,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揣摩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不仅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审美的体验活动,更是一种引导学生将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落到实处的鉴赏活动。

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从宏观的层面品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艺术形象,还要从微观的层面——精彩的细节描写层面细细体味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并深切体味作者对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哀愤怜悯之情:(1)孔乙己令人心酸的“偷”。文中有九处分三种情形叙说孔乙己好吃懒做的致命弱点——“偷”。(2)孔乙己充满传奇色彩的“脸”。小说先后五次描写了孔乙己的脸色变化。孔乙己每一次的脸色变化,都体现出他内心情感嬗变的历程,都从侧面表现出当时世态人情的炎凉冷酷。(3)酒店中人对孔乙己的麻木冷酷的笑。全文以“笑”贯串全文。小说写了酒店中人前后共十四次的“笑”,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渲染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色彩。(4)被泯灭人性的“钱”。在咸亨酒店,金钱是万能的。因为钱,咸亨酒店的酒客被人为地分成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坐着喝酒的长衣帮两部分;因为钱,孔乙己成为咸亨酒店中“站着喝酒而且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小说精细化阅读教学既是一种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小说阅读教学过程,更是一种小说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我们既要引导学生精细化阅读小说的标题,以此揣摩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精细化品鉴小说的三要素,以此保证阅读紧扣文本中心;还要引导学生精细化品味揣摩小说精彩细节,将细节鉴赏落到实处。唯有如此,小说精细化阅读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