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顾敏娟

劳技课是着眼于未来的新课程,它向学生传授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劳技课堂如何来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新知识学习的“大门”。它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备课,导入恰当,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八年级“金工”教学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老虎、狗、金鱼等采用钳工制作的钥匙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课堂导入方式很多,实物展示法、多媒体展示法、设疑法、谈话法等,但笔者认使用最多的还是导入方式还是实物展示与多媒体展示,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做的优秀作品实物更有说服力。在讲“绳结工艺”一课导入时,精美的中国结图片与自制的吉祥结展示,令全班同学都沸腾了,均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评价情境,鼓励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要以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为基点,着眼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运用对学生多元化评价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内在积极性的目的。适当适时的评价,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初一4班顾海佳同学,各科成绩很不好,平时劳技课总是不认真听,甚至有时课上还若无其事的画起了图,吸引了周围的同学观看。几次找他谈话效果都不佳。无独有偶,笔者在上七年级“工艺制作”——剪贴工艺镶嵌剪贴画制作时,制作技术要领需要描图。他的描图特别清晰、准确,速度又快,我及时把他的作品在班上展示,适当表扬了他坚持学习素描的爱好,并鼓励他的作品争取完工后展示。结果可想而知,以后的每一步他都做得细致入微,完成后我拍成照片与其他优秀作品一起采用PPT展示,让他感觉很自豪。师生距离似乎拉近了很多,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

三、创设故错情境,掀起课堂高潮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一样”。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我曾在七年级“工艺制作”拓展延伸中讲到纸艺制作——水蜜桃制作一课时,我采用PPT展示单个三角插的折叠步骤,请同学们对着图片反复观察研究,模仿折叠,然后与同桌讨论(不懂之处询问老师),当我及时了解了学生掌握情况后,为进一步帮助看图、理解困难的同学,我采用投影仪让大家看着我进行折叠演示,我故意把三角插正反叠方向折反,还得意地炫耀自己的作品,有个别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超强的同学很快就发现了,大声喊起来:“老师、老师不对,你搞错了?”“啊!不会吧”,我尴尬。全班哄堂大笑。我故作惊讶,寻求帮助,此时,课代表陈超站起来帮我解了“围”,其他同学和他一起喊着帮助我改正了折叠方式。我最后承认同学们比老师聪明。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故意犯错的情境,请同学帮助我纠正错误,有些还没掌握和不是很明白的学生一下子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咦,老师也出错?我感觉这错犯得值,因为不仅掌握的同学巩固了折叠方法,掌握稍慢的同学也再次观看了一遍,难点在同学们高涨的情绪中得到了突破,为自己帮助老师纠错而沾沾自喜,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四、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劳技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进行“绳结工艺”——中国结教学时,学生在牛刀小试万字结成功编制后,意犹未尽,特别是老师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后,同学们再次想跃跃欲试,这时抛出问题:大家是否愿意来学一学稍微复杂一点的中国结——吉祥结?大家开始拭目以待,一个学生举手了,全班同学都投以注目礼,由于本来兴趣浓厚,加上已有学生先行学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长安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