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着力于高效课堂的三个点
杂志文章正文
着力于高效课堂的三个点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张蓓

犹太民族有一个悠久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习俗:年轻的父母会把已经涂抹了蜂蜜的书本拿给自己的孩子尝舔。长期付诸实践,孩子们的心理便得到一种暗示:书本是甜的。由此看出,教育首先获得的是当下生活的体验,并且具有良好的情感导向——让学生乐于学习。高效课堂,更加突出教育的引导、服务功能,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生命体验生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着力于课堂的高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大爱是高效课堂的生发点。课堂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交流的过程,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方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爱来自于感情,没有感情就不会有爱,教师和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教育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与能力为核心目的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发现并积累知识,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快乐。陈旧的课堂,教师的宣讲、陈述、告知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声音少,就算是发言,多数也是由教师的提问引起的,学生发言的内容也是围绕教师的设置而产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更多的属于被动学习。调整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妨将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渗透更多的“情”味。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的理念。爱,因其无私,更显博大。高效课堂,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爱,教师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课堂充满爱,才能使学生乐学。

2.智慧是高效课堂的支撑点。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空,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带来的成效日渐式微,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活得有尊严已经迫在眉睫。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渺小的,教师极有可能遇到了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绊脚石,如学生学习依赖老师的布置,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未形成;课堂探讨肤浅,局囿于概念的简单组合和现象的无序堆砌;自控力不是很好,随意发言,小动作频繁,纪律还需组织;优生心理不够稳定,弱化基础;边缘化的学生如何打破僵局额等。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教师负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事业才会促进,全身心投入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在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教师本人还必须内化倒自己的课堂。例如在创新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在谱写高效课堂的新篇章过程中,教师由低起点的学习到小坡度的改变到大容量、快节奏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根本的考虑是关照学生生命体的提升。

3.创新是高效课堂的增长点。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高效课堂能够真正落实的关键。无论是洋思方式还是三案六模块或是现如今富有提升发展能力的生态课堂,虽然改变的是行走的方式,但未曾改变对梦想的仰望。从课堂走向远方,强调的都是人的发展,旨在培养有想法的学生。创新性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最终关照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还会反哺教育,为教育带来新鲜的气息。

教师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碰撞现火花,反思出奇葩。高效课堂愈发需要大爱、智慧、创新,通过思想与思想的叠加,最终会产生更强大的磁场力,越来越多的人会融入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高效课堂的“文化场”中。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