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优秀教师的自我追问
杂志文章正文
优秀教师的自我追问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罗刚淮

一次,在某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座谈会上,有位年轻教师提问:“优秀教师跟普通教师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有的老师说:“优秀教师教学基本功好,且很全面,普通教师这方面欠缺。”有的说:“优秀教师爱学习,普通教师安于现状。”有的说:“优秀教师得到的锻炼机会多,普通教师机会少”,等等。有位教师的发言很有思维深度,她说:“优秀教师善于自我追问,而普通教师习惯于埋头做事。”年轻教师们都会意地纷纷点头。自我追问是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特征,那么,他们会追问一些什么呢?

追问一:我的教学有效吗?

笔者曾经听过一些老师私下对个别所谓的名优教师有议论:“课上的好有什么用,班级成绩倒数呢!”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一些老师,热衷于公开课展示,忽略了日常的教学。这自然是不可取的。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良心活,教书育人,真心帮助到学生,切实促进学生发展。即便从自身发展来说,真的教出好成绩,教的学生优秀,专业素质优良,这样才算是真有本领。光是教学精彩而学生成绩不好,素质不高,这样的教学精彩就只是表面功夫,外面光鲜而内里寒酸,自不能算优秀。教学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唯有教学基础扎实,理解深入,通过学生的成长精彩来体现自己教学的扎实有效,有真本领,这才算是真正的优秀。所以,作为教师,当首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我教的学生出色吗?我的教学真的帮到了他们了吗?时时这样问自己,教学和研究就会有责任感,就会感到紧迫,这样就能祛除轻浮虚躁之气。教师将因此而踏实、诚朴、谦逊;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进。经过这样洗礼的教师,根基更加扎实,成长则更加茁壮,枝繁叶茂硕果飘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就是大地之母,离开朴实的课堂,追求形式的花哨,则必然走向衰微乃至灭亡。优秀教师自当以课堂为阵地,站稳讲台,才能乘梦飞翔。

追问二:我的教学精彩吗?

教好课,教出分数来,在有些教师看来并不是多困难。“我教的班总是第一,没人能比得过我。”一个老师曾经这样骄傲地说。她的学生在几近恐怖的状态下学习,大题量,高压力。学习成绩是好,可是靠辛苦换来的。这显然不是教育的常道,更非优秀教师走的路。优秀教师重要的是“优秀地教”。如何“优秀”地教?其实就是艺术化地教,就是有效和有趣相结合地教,就是让学生在趣味横生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润染。优秀教师首先是学生喜欢乃至热爱的教师。其次,优秀教师还需要有课堂展示的本领。课堂有效又有趣,学生轻松又能学好,同样也有不少老师能达到这一点。正基于此,有些教师对公开课很抵触,认为常态课上得生动有效最关键。但其实,常态课与公开课既有一致的地方,又各自有存在的价值。一致之处就在于都要生动有效,不同的价值在于:常态课是教学主体和基础,功在平时;公开课则能集中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的细节有不同的处理,哪一种更科学更高明?哪一种更能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哪一种更适合学生发展更受学生欢迎?这些都需要展示出来,供人们观摩,反复体味思索。这就是公开课最基本的价值所在。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凝聚着他们全部的才情智慧,他们的学养、思考与展现,在公开课上和盘托出,连人带课成为话题,让大家观摩研讨。这既是榜样示范,为年轻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又是案例呈现,以生动的场景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考,观摩者可以借助于这样一个案例进行各自的思考、研究和交流。作为优秀教师,如果公开教学不能展示出精彩来,没有可供人学习之处,自然不会有人佩服,更不能积极影响他人,自难堪当优秀教师之职。因此,优秀教师常要追问自己:我的教学精彩吗?我的教学理念先进吗?教学设计有否体现呢?体现得如何呢?细节处理巧妙吗?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呢?如此不断追问求索,才会不断进步。

公开课如同时装秀,引领风尚,展示华彩;常态课如日常休闲服,图自在舒服,自然和谐。两者各有存在价值,且相辅相成。公开课的许多做法可以移植迁移到常态课上,常态课的许多好的做法也可以用到公开课上,相互促进,一个教师的整体教学艺术才会不断得到提升。所以,一名教师经常进行公开课教学是有好处的,能不断磨练并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长期习惯于常态课教学,缺少外在的压力和动力,人就容易懈怠。打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艺术的动力就不强,教学的水平就难以提升。依靠公开教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追问三:我在育人吗?

有人认为,育人是班主任的工作,跟学科教师没有关系。但其实,这恰是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普通教师总认为,教学就是教具体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至于学生的品质、学习生活态度、价值观这些不是自己关注的内容。一个教师在教学细节上,不仅仅关注到教学的知识点,还能将知识放置到生活情境或者文化层面去体悟、去理解,我们便称赞其教学有情景,挖掘有深度,知识有厚度。公开课,是将教师每一个细节都放置到聚光灯下考量。优秀教师能将每个细节或者绝大部分细节都能处理妥帖,既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创造了精彩,让人由衷钦佩。而其实,这些细节恰恰也是每位教师所应追求达到的。以教学细节的处理为例,优秀教师心中总是装着一个“全人”,装着一个系统的教育。他们将学生当作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来整体对待。教师教数学,心中却考虑着这个题目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历,相机可以渗透某种道德、情感、习惯的教育在其中。这就是育人的教学。说装着一个系统的教育,是说教师教学某个知识点,展现的不是零散的某一个点,而是能追溯到它的上位概念,又能埋伏下它的下位概念,能与类似的知识点相关联,又能与有些知识点进行比较辨析,证伪存真,明晰异同。这样教学的知识就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根链条,甚至是一个模块,储存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很容易与其他的知识发生链接。以建构主义的观点看来,当知识以链条和模块的形式储存,则便于学生在再次接触时能有效提取。有些教师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得不牢固,其根源便在于那些知识点是以零散的状态游离在学生大脑之中,不容易跟其他知识产生链接,再次提取时自然就困难了。由此可见,优秀教师教学如同庖丁解牛,心中有全牛,因此不在意一刀一削得进展如何,而是恰到好处地步步深入,直至最后一刀落定,牛已豁然分解。优秀教师志在育人,教学时则以育人为念,知识技能的教授便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进行,少去了浅近与迫切,多了份从容与淡定,教学自然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endprint

追问四:我有教育主张吗?

某位教师成果丰富,但一位专家问他:“你的教学主张是什么?”她一时却说不出来。她上过不少成功的公开课,但没有鲜明的教学主张。在作文教学上也有过一些探索,但也没形成系统的理论。还进行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实践,有过几篇论文发表,但难以形成一种整体推动的经验策略。专家说:“如果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或者是作为区域内的优秀教师,你这样已经很好了。但要是以省级国家级的名师标准来要求,你缺少富有个性的教学主张,对他人难以形成较大影响。”

专家的眼光独到,分析鞭辟入里。她的影响无非是经常开一些公开课形成的,面孔熟而已。假如将其单独立起来进行系统提炼衡量,便会发现她并无鲜明的特点,教学上没有形成风格,中间缺少独特的个性,缺少属于她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经验,缺乏鲜明的教学个性和主张。对于名师来说,这是一个门槛、一个台阶。跨越过去,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名优教师。

追问五:我在学习吗?

一些名家常说这样一句话:“咱们互相学习。”以小学语文界大家熟知的几位名师来说,不管是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还是孙双金、薛法根、管建刚,他们的课总有变化。这是不断更新不断学习进步的结果。名优教师的优秀,核心的品质我窃以为应该有三点,一是敏锐的洞察力,二是卓越的学习力,三是蓬勃的创造力。首先,他们有强大的思维分析能力,能在混沌的教育教学现象中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轻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还能指出改进的办法来。这是多年修炼的结果。其次是卓越的学习力。他们对未知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有较强的吸纳能力,能将丰富的信息迅速转化为自身的学养储备。同样听一节课,多数教师只能看到教师教学的细节巧妙,而他们能看到细节背后的整体构思与处理策略。再次是蓬勃的创造力。他们总有新点子,教学上总有出其不意的创意,过段时间总能听说他们又研究出某方面的新成果了。创新是他们的教育标识。而这三种能力中,学习力是基础,是主体。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吸纳,加深修养,提升境界,才会看得深刻,才会创造无穷。读他们的书和文章,能窥见他们不断读书学习的痕迹,不断汲取,不断吸纳,优秀便是这样铸成的。所以,要想成为优秀教师,“今天我学习了吗?”这样的话一定要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深入到自己的意识深处。

追问六:我有教育理想吗?

优秀教师经过从懵懂混沌的教学状态,跌跌撞撞,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平台上了。从中,他们体验到经历挫折的痛苦,也收获到成功超越的快乐。这种先期经验将长期指导着他后面的专业成长之路。专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选择继续前行,便会面临理想和目标的问题: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的方向和路径在哪里?这就涉及到教育的理想。尽管不少人觉得谈理想是一个“奢侈”的事,有些务虚,然而每一个成功的人却又客观存在着理想追求。作为教师,是想成为地区或是省级以上范围的名优教师?还是立志成为教育实践家?是想成为学科教学的大师?还是想成为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尽管许多优秀教师并不轻易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在当下群体语境对优秀的人常常过多苛责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默默努力,但他们心里其实是有着梦想和追求的。不但有梦想,而且有现实的赶超对象,“我要学某某那样在作文教学上有建树”“我要像某某那样出几本书”“我要像某某那样在班主任研究方面有突破”,等等。心中有偶像,行动上有追赶目标,这就是优秀教师的特质。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理想抱负,年富力强的他们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的中流砥柱,是动力引擎。

优秀教师是社会和学校宝贵的财富,是支撑一地一校教育大厦的柱石栋梁。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成长的条件,培养优秀的教师,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自身,更应当将优秀教师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时时追问,不断实践,勇于创新和超越自我。惟有追问,才有紧迫;惟有追问,才会不断自省,奋起前行,逐步跨入名优教师的行列。职业本无高贵与平庸之分,人生则有精彩和庸常的巨大分野。所谓有意义的人生,其实不就是借助职业的成功,寻找到职业的幸福与生命的精彩吗?追求优秀的过程,正是走在幸福人生的路上。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江宁分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