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思品生态课堂的建构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思品生态课堂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陆欢天

“生态”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泛指处于一种环境中的生物群体之间的关系,而“课堂”是学校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生态课堂”即在课堂的生态环境下教师、课堂环境、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的关系。“生态课堂”并不是对传统的教学过程的否定,而是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发展观、生态观和生命观的教学理论,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充分地发掘出学生的潜力。建构思品生态课堂,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品质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构建就要充分地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为学生创作生态体验情境,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探索——思品生态课堂的基石

每进行一个章节的教学,教师应向学生提出该课时的探索目标,安排时间自读教材。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习目标的制定和阅读时间的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思品课本中编排了大量的图画,没有大段的文字。这些图画和只言片语既是学习的引子,也是学习的内容。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或回忆,或思考,同时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初次建构。

例如,在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一课时中,我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写的过程是学生再体验当时情景的过程,在回顾的过程中可能自己已经能够接受当时的情景。完成之后,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将刚才写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说说生活中与父母之间产生的不愉快的事。要求学生说说当时的想法,然后让组员有秩序地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且出谋划策。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与父母交往的策略:想与父母交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学习的主动,避免父母给自己加作业;有事和父母商量,征得同意后方可去做。

二、真情——思品生态课堂的本源

建构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明确好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从中充分地挖掘出教材背后蕴含的情感背景,并通过教学方法的设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会,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心认同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的桎梏,将生态课堂与社会的大背景有机地集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在进行“我的成长与家庭”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体现家庭亲情的事例,以便于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到了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进行交流,有的列举出女孩火海救母的感人事迹;也有人列举出父母感情破裂,影响到子女正常成长的悲剧故事。这些发生在社会上的真实故事,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身边的亲情的宝贵。在学生的感情流露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地投入到对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来,为提升学习效果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生活——思品生态课堂的回归

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失去思想品德教育的应有之义。采用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吸取生活元素之中的有效内容。

例如,在进行“我要安全地成长”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调查“你居住的小区周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调查的情况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出你的解决方案。”等。学生完成调查工作之后,就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并筛选出可行性高的方案来。例如,“充分利用小区物业的宣传栏进行对安全知识的普及”“学校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活动”“给主管部门写信”等,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进行对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并在课堂上融入丰富的生活元素,增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