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品德课堂上的实践感悟
杂志文章正文
品德课堂上的实践感悟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季鹏

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现成的结论去获得道德知识。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让体验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从“行动”入手,由“体验”传递,适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一、模拟游戏,在表演体验中感悟

游戏是少年儿童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模拟性的实践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玩耍的高级方式,是规则和意识的完美结合,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感悟,获取道德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春天动物集会”的模拟游戏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扮演各种动物,用体态语言展现动物们在春天里的活动。如学生扮演小蝴蝶的展翅飞舞在花丛中传播花粉,扮演小蜜蜂的忙着在采蜜,扮演小燕子的衔着泥土和草在筑窝,扮演青蛙的呱呱叫着捉害虫,老师扮演老牛在下地干活等,同时让同学说说自己表演时动作的意思和扮演动物的理由。学生通过扮演动物,尽情地说、问、想、演,感知春天里动物的活动和变化,感受春天之美,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界中小动物理念。而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其中,穿针引线,精当点拨,对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识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对美认知的体验,是对自然的感悟,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深刻感受到了生活中没有仔细体验的自然之美,这比老师的讲述,甚至看图、欣赏视频来得更直接、更自然、更深刻。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体验中感悟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知情行统一,而“行动”必先“心动”,体验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而“动起来”又是体验的前提。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思考、感悟,进而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实践的方法有很多,如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地体验、活动体验、动手体验等,这些体验都是在“动起来”的基础上,动手动脑体验是品德与生活课中较为常用的体验方法,也是必备的方法。如教师可以选择制作节日小礼物的活动,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用剪帖、绘制、折纸等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旧挂历、旧画报、广告纸等亲手制作节日小礼物,送给其他小伙伴,传递节日的快乐。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点面结合,人人动手,不仅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而且使学生个个得到行为训练,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协商做事的能力和关心、帮助他人的品德,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回归自然,在野外体验中感悟

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当植根于儿童真实的生活,注重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他们的所作所为、所爱所恨、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等)去回归实践,去捕捉、提取、发展、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思考、辨析等实践活动和互相交流,积累感悟内容,深化自身体验。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去活动,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尽情地游戏,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看看春风吹来时小草、树木有什么动静?想想自己会用树叶、果实等做成什么小玩具,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互相启发,如用树叶、树籽、藕叶等做贴画,用豆子等串成装饰品,用叶子、滕荆做成头饰进行表演,制成标本、书签,等等,然后比一比,看谁做得好,说一说你做的东西有什么用途呢?这样的实践课,对儿童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动起来去体验,让学生通过活动去感悟,从而达到理解认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行”是“知”“情”的目标。

要想使学生体验到真知,就必须多设计活动,多让学生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且真正顾及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襟江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