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功能引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杂志文章正文
功能引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石慧

所谓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指的就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学习能力等创新精神。信息技术对于学生长久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从自主学习、任务驱动、结合实践三个方面通过功能引领,使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一、自主学习,提升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指的是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

比如“视频、动画信息的简单加工”这节课,笔者没有直接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讲解,这样会使一节轻松有意思的课堂变得乏味无趣,而是课堂上或者课前就播放一个视频或者动画,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也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看过动画之后,我没有忙于告诉学生动画的制作加工过程,而是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思考,让他们对于视频的加工有一个自己的理解,这时我提问:“动画中什么在动在变?怎样动?怎样变?”当学生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对于动画制作的看法,之后我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并总结。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我规范他们的答案又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和印象,使之后的教学更好地进行。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讨论,不但可以加强他们自主学习以及团队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重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计算思维,让他们能够从计算机领域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激发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提高学生们创新能力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应设计教学任务并让学生们自主完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这节课,笔者先找了一些画面精美、创意新颖、极具欣赏价值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图像表达的信息,然后给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七巧板图的制作。学生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并对自己制作的图案一一的进行讲解,对其他人相对较好的作品给出了个人意见。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所帮助。

学生不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是教师讲课过程中没有给到足够的动力,这就需要任务来驱动。所以,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三、结合实践,深化信息意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是可以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将信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从而深化学生们的信息意识。

比如“丰富多彩的信息”这节课,借助着上课的铃声自然地引入了课程:“上课铃声一响起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上课了,也就是说上课铃传达给我们上课了的信息,”同时引入了第一节课——丰富多彩的信息,每个信息都要传达给一个内容。这节课上我不仅通过幻灯片让同学们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同时在课堂上每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小内容,比如学生间的窃窃私语、屋外汽车鸣笛的声音、上下课的铃声,这就是我们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这节课不只是给学生授课,更是在给他们介绍了这节课的基础,同时也告诉他们生活离不开信息,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为以后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了信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要比只是给学生看做好的课件更能深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作用。

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而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亦可以深化他们的信息意识。只要我们坚持进行功能引领,一定可以让学生们拥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也必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计算机教学的日益进步。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