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借力新媒体新技术营造开放学习环境
杂志文章正文
借力新媒体新技术营造开放学习环境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3        返回列表

潘明珍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旧式课堂已经受到强烈的冲击,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活动搭建等方面急需变革,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在悄然间进入现代学校的课堂。

以前的多媒体技术呈现往往都是外显的、外延性的。那时候的多媒体技术,常常被理解为教学辅助的手段,为激发兴趣、增加容量而存在,技术带来的是课堂的热闹与花哨,教师的精力往往花在了表面,很少去思考技术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很少研究技术与知识、学习者的交融。现在,我们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我们把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教师队伍的培育上,用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上,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行为,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大力发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带来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不同层面、不同层级的多样学习活动,激发作为生命体的个人内在的活力和潜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实践中,我们借力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创设不断生长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依托知识之间的有意义勾连,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与创造,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还给了学生生机勃勃的课堂。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教学。

1.整合要素、有机融合

维果茨基关于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能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或文化,个体的认知发展首先是通过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学习者个体在能力更高的同伴、成人或工具的帮助下可以实现潜力的最佳发挥。故课堂实践之初,我挖掘本课内容承载的育人价值和力量,结合课本提供的较为丰富的生活图景,努力整合机器、技术、文本、环境中的各要素,使得他们有机交融。

2.有向开放、层层推进

在现代生态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依据课前思考,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递进的活动中展开想象。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资源可以随机生成调用,教师教学灵活机智,课堂教学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向纵深处逐层推进。

3.创设情境、经历生成

上课伊始,教师就借助媒体的播放功能,创设情境并激活学生有效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不同的位置情况呢?结合问题情境,学生运用交互白板画笔功能直接绘图。由此,贯穿全课的基础性学习资源生成。看似不经意的材料,其实是全课的基础和出发点,一切的教学活动围绕着它们而展开。试想,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少了许多刻意的雕琢?学生在有方向的引导中自然进入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4.尊重原点,有机加工

面对着自己生成的学习材料,学生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被唤起,在老师的大问题设计下:“你能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特点,尝试着将它们分分类吗”?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学生随意使用画笔、拖拽等功能,将自己寻找的同一类标准的图例放到一起。在寻找图形共同的规律的同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空隙、两条直线在一起,没有分开来”这些朴实的话语就是学生数学语言的原点。师生根据现场分类的结果,讨论交流、灵活加工,媒体技术使得“连接”“相交”这样的专有数学名词自然植入,架起了“生活”和“专业”、“一般”和“特殊”、“具象”和“抽象”的桥梁。

5.直面差异,聚焦突破

在自主思考、交流讨论中,新媒体自動存储下师生的操作痕迹,学生前期思考的雏形都被有效记录,便于回顾自己曾经混沌的认知,同时,新生成的资源又成为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再生性研究资源,这一切在以往的课堂是很难留存或者调用的。如今,先进的媒体技术给了我们生长与发展的空间。学习中,教室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利用交互白板的其自身拥有的放大功能,凸显了问题的焦点,学生马上与“直线的特征”关联起来思考,基于问题冲突下的技术参与,一下子击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在积极、和谐的环境中不仅内化知识,而且创新性地占有了新知。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大胆创设学习的空间,坚持将体悟还给学生、将思考还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关联思考,搭建有意义的知识框架,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教学中应视学生的差异为资源,视学生的发展为追求,课堂上应处处洋溢着生长与拔节的声音。这样的课堂,体现了技术与教学的双重作用和影响,促进了多维目标的达成,是现代教育追寻的一种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