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入情入理,教学“真”数学
杂志文章正文
入情入理,教学“真”数学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刘伯军

真学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真学课堂的精髓在于一个“真”字,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就要求渗透数学情感、明确数学原理。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浅析入情入理的数学“真”教学的方法。

一、先学后教,引导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老师把教学内容一气讲完,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在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我们不得而知。要想能“针对性”地教学,教有所需,就应该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例如,“我们身上的尺”这一章节,讲解的内容为认识厘米与米。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求解应用类的题目中,厘米和米可谓是“常客”,但学生应用起来没有概念。一拃有多长?教师有多高?学生跳远能跳多远?在以后的应用题中,学生可能就会因为失误,闹出“小明身高213m”、“火车长150cm”这样笑话。因此,我将“我们身上的尺”这一章末活动题提前,在开课之初就引导大家自己去自学,探索计量单位的大小,估计身边物件的长度。通过自学,学生发现了问题,了解了估计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区别。此外,还认识到尺、寸等计量单位的转换,发现了单位换算中的问题。此时再进行教学安排,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了,教学也更加“真实贴切”。

真学课堂要求学生“真”学习,就需要起手去操作,去面对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点,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决疑问。而对于教师来讲,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发现,了解学生“真实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限时讲授,重在启发

教师在课堂上最容易“忘情”,一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滔滔不绝,生怕落下什么知识;学生一言不发,勉强跟上老师思路。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这种“满堂灌”的方式不再适应教学实际,教师应该把时间多让给学生,做到限时讲授。

例如,“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节课中,如果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来讲授,恐怕学生就要被平移看花了眼,被旋转绕晕了头。因此,我严格限制了讲课时间,将更多实践、思考、讨论的时间放到了课堂上。我一方面在台上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一条对称轴,左右图形绕对称轴旋转可重合”,一方面让学生在下面用折纸描画图形,折叠后保存印记,勾勒出对称图形。就像手工课一样,学生认真动手实践,课堂讲解、实践时间分配合理。控制好了讲授时间,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放松,更容易去思考得更深入。通过实践启发,学生发现了折纸的折痕就对应着“对称轴”,对“对称轴”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堂的最后,我们还利用折纸的便利,进行了轴对称图形的设计,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

教学不能“填鸭”一样只灌输知识,不留余地。相反,“留白”的手法更加美妙,教学要懂得留出学生发挥的空间。上课的节奏进行得慢一些,学生就能掌握自己的节拍,有了时间思考和交流,学习中的启发也会源源不断。

三、多元展示,充分交流

真学课堂是“真正学习”的课堂,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习。真学课堂需要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主要职能在于导向,“授人以渔”。学生在课堂中要发挥作用,发表观点,在当下科技进步的时代,更要应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示想法,积极沟通。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主要认识到立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概念。在讲授中,体积、表面积的概念是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块来引入的,对此,同学们的接受度非常高。我顺应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将展示的机会让给同学们。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很齐全,借由电子画板,学过美术的学生绘制正方体的透视图,给大家展示了一个非常具象的正方体,延伸了空间想象能力。学生画的相当有立体感,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教师最愿意看到的。还有的学生自制了实体的小立方块,将其表面染色,在课堂当场拼装,以探究表面积与体积的联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展示方式,不一而足,课堂上的展示交流氛围很浓郁。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真实的学习体验才是课堂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师在其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展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探究,是学生了解数学真理的过程;交流,是学生数学情感的积淀。将数学课堂回归到学生群体之中,入情入理,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真学课堂,是学生求真的课堂,进步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江安镇东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