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再读教材,学习人物描写
杂志文章正文
再读教材,学习人物描写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孙皞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农村初级中学中面对学生基础差、写作能力差的现状怎样进行作文教学呢?特别是很多家长外出打工,一个班上三分之二为留守学生,回家作文效果极差,学校语文课堂时间又很有限,只进行有限的大作文训练收效甚微。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开展作文小练笔,依托教材,精选教材中的范例,再研读教材,挖掘生活,进行创作。

一、精选教材片段,再次研读

如我们选取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一段: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研读一:最好的细节来自自己的生活。这一段是语文老师课堂上都分析过的经典片段,描写细致入微,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是再回头看,作者所写的这些不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东西吗?而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举动,因为来自作者最真实的经历、最细致的观察,当他满怀深情地为我们呈现出来后,便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因此,我们不必为作文凭空创造不属于自己的细节,生活中曾经触动心弦的最平凡的瞬间就是最感人的最好的细节。

研读二:筛选细节,留下有代表性的,能为中心服务的才是最好的。作者要写自己的父亲,可写的实在太多,要写自己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看到的也实在太多。而作者却只选取了三个外貌、五个动作,难道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就只有这些内容吗?当然不是!因为相比太多的其它内容,作者觉得这三个外貌、五个动作最能表现父亲的艰辛,也最能表现父亲的虽未说出却满满沉沉的父爱。我们进行练笔的时候,就应该静静心想一想哪些才是最应该留下来的,哪些对表现中心不够理想而删掉。细节之处需要精挑细选。

研读三,按下“慢放键”,细致入微的细节才是最好的。教材中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两个细节不过几分钟而已,如果是我们同学去写,很可能写成“父亲艰难的钻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来一大包橘子……”相差为何如此之大,原因就是我们在回顾经历的这一瞬间时没有按下“慢放键”。细致观察不仅是事发时的看,更应该是回想时的慢。按下“慢放键”,我们可以在脑海中细致呈现曾经的画面,细细回味,细细筛选,一步一步慢慢地写,一帧一帧细细的描摹。

二、重视修改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因此,作文练笔也要重视修改,尝试多形式的修改,在修改中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写作能力。

一改:自读自改。习作刚成,往往有很多瑕疵。学生首先要愿意放声读自己的作品,在读中会发现错别字和病句,边读边改,从而做到文从字顺。

二改:分组互改和师生共阅典型习作。人人都有思维定势:自己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经过第一次基本修改后,就再也不会有所进展了。他们的思维会固定。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就需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听自己的作品,品一品自己的作品,边品边想边提出修改意见……

三、丰富评价方式

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点好作文教学的这一点睛之笔,是值得思考的。然而,传统的作文评价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如简单一个得分,或者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这类干巴巴的评语。教师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中肯地写评语,少说废话、套话。大力倡导短练短评。除了师评,学生可以自评、互评,甚至给老师评,这样不仅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修改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加启迪性,不同想法在多元评价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黄本荣教授曾经说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根”。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里非常重要的一环。“作文难,难作文”是事实,处于一线的教师更应难中寻易,努力寻找突破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放任,多一些尝试。相信教师总能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点子,让学生作文能力获得切实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柘塘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