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师课堂上的惯性在哪儿?
杂志文章正文
教师课堂上的惯性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4        返回列表

庞慧

期中考试后,对部分教学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学校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推门听课。可在听课中,我发现这些教师依然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基本上是被弃置在一边,缺乏必要的自主探究、有效合作与多元互动。

为什么新课改推行了十多年,教师们却仍喜欢“满堂灌”呢?物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惯性”,反映的是保持物体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人的思维中也有“惯性”,这种“惯性”一旦成了“惰性”,就变成了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现在一些教师的惯性具体表现有二。其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他們认为当教师就是凭一张嘴吃饭的,浩如烟海的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再说,自己研究多年中考高,手头上有大量的复习资料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不多利用、多展示就是浪费;还有多讲些题目,学生考试时遇到了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就能多考几分。事实上,一堂课如果教师从头讲到尾,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不说,学生倘若没有入耳入心,那绝对是劳而无功。

其二,部分教师确实存在惰性心理。凡事依着惯性办事往往省心省力,同样的事情以前这么做,“照葫芦画瓢”就不易出错,有了这种想法,教师就容易陷入惯性“陷阱”。部分教师尤其是个别老教师自认为同一门课教了多年,课本都翻烂了,知识点、重难点、考点等早牢记于心。讲析教学是自己用了多年的模式,轻车熟路,用起来省劲,于是上课铃响后,拿起使用多年的教案滔滔不绝起来了。其实,时代在变,学情在变,考试题型也在变,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我们还习惯于用老办法、旧模式授课,学生还能领情?

思路一变天地宽。要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转变观念,合理定位,明确知识不是靠教师说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在活动中二度激活后构建起来的。同时要时刻牢记:老师的重要作用不是讲而是导,只有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才是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薛城奚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