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需把握时机
杂志文章正文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需把握时机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范菊红

提问主要是指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通过一定的情境将任务抛出,并期望学生给予一定的积极反应的教学行为。提问方式的教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提问的时机严格把控。

一、提问于知识生长处

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均是极为紧密的,新的知识多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为了能够使数学课堂的效率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点准确找到,从而让提问始于知识生长处,使学生的认知经验能够得以唤醒,这样,对于帮助学生整体构建知识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按比例分配”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在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球,有18个球,教师将其进行男女生平分,遭到部分男生的大力反对,他们认为:“全班共有50人,男生有30个,女生有20个,所以应该将多球给予男生。”此时,教师可根据这样的演变形势提出问题“既然如此,同学们觉得如何分球的方式较好、具体要如何分才合理?”教师通过这一提问,让学生再次陷入沉思。虽然,按比例分配在本质上依然是平均分,但是,与之前所学过的平均分问题结构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知分配方法,就势必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孤立、浅层次,因此,为了启发学生的思想、探究、交流,教师可以进行认知冲突设置,采用一句“怎样合理分配”,从而引出能够有效得出较为公平的分配方法,使该课程的教学有效,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新知。

教师通过在新知生长处进行提问,进而将知识点在关键处进行提问,最终让学生的思维支点能够有效搭建。

二、设问于新旧对比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辨别区分、沟通联系是该科目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关联知识点的比较,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在联系领悟,同时还能加深其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授课时,其难点主要是列竖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沟通生活经验,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列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方法。此外,教师还应深化小数加减法的区别、联系,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提问“一样的列竖式加减法,为何会有末尾对齐,以及小数点对齐?”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交流中发现,其实整数的末尾及小数点对齐具有同一个特征,就是将相同的数位对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整数、小数加减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并且还让学生知识网络自主构建了。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道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知其然,同时还能明白之所以然。

三、追问于思维拓展处

“拓展”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要想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就不可单纯的就题论题,这样会导致出现浅层次“教”教材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对教材深入理解,将学生的思维通过适当的提问向深处引导。

例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这一教学,该课程中的教学重点是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要想学生能够有效、快速的理解內容、掌握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长方体转化成圆柱后,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发现体积、底面积以及高不变,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了。而后,教师再进行深入提问“如何计算增加的表面积?”这样的追问,再次点燃学生的思维,从而得出了“直径×高”“半径×高×2”的计算公式。

追问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建立,并且对于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有效拓展。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适时、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让课堂异彩纷呈,而且还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前进。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