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3        返回列表

王瑛

[摘 要] 在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其可以使学生提升自身的优秀品质,为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出现在小学课堂上。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年深日久的荼毒,许多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分成绩”的引诱中脱身,这便导致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此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度不够。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品德与社会的执教者并非是专业出身。这导致教师本身对品德与社会的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恰当地将一些讨论或者是实践有效地引入课堂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强烈愿望时,不能切中要害,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熟练掌握品德与社会的内涵并理解其精神所在。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从基本的知识概念理解转变为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情感积累。因此,教好品德与社会,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内容与知识点,而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既有文化又有高尚品德的综合性人才。

但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1.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还要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然而,而且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不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能够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无法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受到品德与社会的熏陶与感染,因此,学生积极情感的养成也便无从谈起。

2.学校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品德与社会教学并未受到学校方面的重视。许多院校仍是将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能力的培养列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与这些科目相比,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变得可有可无;品德与社会教学排课量较少且时间相对分散。学生即便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心得,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此外,在课程安排中,时常会出现其他学科的教师霸占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时间上的情况。此时,品德与社会课程连“露脸”的机会也被名正言顺地剥夺掉了。

三、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水平的主要策略

鉴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实践中遭遇的种种困难,我们怎样做才能保障其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水平的主要策略有很多。这里将从以下两点来说说自己的感悟。

1.明确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小学生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渐取代对知识内容的背诵与记忆,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该形势下,我们务必要明确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小学生的思想成长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不断从生活中挖掘出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2.学校采取科学、完善的教学措施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小学生优秀养成品质的土壤。因此,学校必须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相关措施,在保障品德与社会课程合理安排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品德的双丰收,为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總之,品德与社会着重培养的是小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学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要竭尽所能地发现、采用新的活力或者是创造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重新焕发,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高尚情操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在此基础上,小学生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兰.品德课程要走心[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

[2]程振禄.对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