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4        返回列表

姚亚平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问题学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初中的问题学生最大特点是年龄处在青春期发展阶段,有自己假成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如何帮助、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真切体会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感化——转化——优化”,强化管理程序,问题学生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成效。

一、感化——舍得“感情投资”

在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两种情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也就是持有欢迎的趋向和态度时,他就会非常乐意地听从老师的教诲,乐意去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哪怕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颓靡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情感因素与问题学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转化问题学生过程中,要注意以心交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理解、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问题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无法专心学习,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由于他们是“问题学生”,平时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导致过分的自尊心理和行为。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尖锐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加“感情投资”。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问题学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被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个叫张小东的学生,他在分班时,已经是全校有名的“差生”,曾与门卫交过手,和科任教师发生过多次顶撞。我接到班时就想办法去接近他,发现他喜欢篮球,就多次去篮球场上陪他打球,累了就帮他买一瓶水,坐在球场上边饮水边聊天。先是聊一些篮球方面的事,慢慢成为他球场上的“球友”,次数多了,他就把我当作生活上的朋友,开始聊一些学习和生活的事,小东说,他打门卫和老师顶撞,只是想发泄一些不满,“我心里很烦时总要爆发出来吧?否则憋在心里会闷死的!”我先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那么棒,为何不想成为学校的‘球王呢?同样可以出名,而且还可受表扬呢!而打架出名却只能使自己臭名远扬。每人都有烦恼,有烦恼时就在球场上跑几圈或打打球,或者找老师同学谈心,这样烦恼将会大为减少!我非常愿意做你的知心朋友。好吗?”

我们这番交谈,不仅指出了他的不对,而且教会他如何去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交谈,后来又进行了多次。当他感觉到老师确实是真心的爱他,并且爱得真,爱得深时,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变得主动接近我。这就是成功“感化”的结果。在感化问题学生的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感因素在感化问题学生中的巨大魅力。

二、转化——点燃学生希望的火把

“感化”问题学生只是为我们转化问题学生打下基础,“转化”问题学生才是我们教育问题学生的目的。有了我们前一步的“感化”工作,班主任就可以制定相应班规制度来约束这些有待进步的问题学生,才能使其脱掉“问题”的帽子,向“好学生”迈进。

转化问题学生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应与科任教师形成共识,对问题学生应该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他们尽快地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其次,班主任在关爱多一点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避免“頭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说,问题学生主要是遇事不够理智,感情容易冲动,在失去约束时容易在行为上失去理智而造成恶果。因此要教育问题学生认识约束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遇事要冷静,行为要讲分寸,要求他们做一个遵守纪律的人。再次,要进行制度约束,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级加强考勤,杜绝问题学生违反校规的机会。要求任课教师和一些优秀生协调配合,多关心、指导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最后,争取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做好坚强的后盾。

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不但要看到他原来的“后”,更重要的是看到他现在的“进”,培养其自我发展的信心,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教育的真理。对于任何人来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超过或代替自身发展的力量,教育的真正内涵就在于培养这种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他不断进步。

有个叫王华的问题学生,在感化阶段中,我动之以情,消除其戒备心理;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晓之以理,增强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转化阶段,我主要创设情境,锻炼其意志,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他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唤起他集体归宿感,在多次的谈话中让他明白,他也是班里的一分子,也是班主任的一位学生,班里的规章制度也必须遵守。同时,请各科任教师和家长一起配合和督促,不定期地向王华的家长反映王华近期的进步表现,取得了家长的同步鼓励和表扬,让王华在校和在家同样得到温暖。这时,王华再违纪,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也能诚恳地接受,因为浪子回头了。从此,王华变得专心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期末还被评为班级的“优秀学生”。

三、优化——适时固本调节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问题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牢记教师的态度对问题学生来说是“升温则水、降温则冰”,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让问题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只有持之以恒,反复教育,才能巩固问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对问题学生进行“优化”的过程。

实践证明,问题学生先是被“感化”,后是得到“转化”,如果已“转化”的问题学生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这样的转化是不会持久的,也是不够牢固的。问题学生的进步,一般都会出现反复。这是学生发展的规律。因为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是优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所在。问题学生的共性之一就是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他们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对问题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上正确指导。

有个名叫李勇的问题学生,他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十分僵,经过我对他的“感化”、“转化”后,改善了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老师同学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有点沾沾自喜了。我瞅准这个时机,及时对他进行“优化”教育。我利用周末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看名家画展,趁势引导他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正确的学习信念和明确学习目标,并结合实际协助他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通过补课、讲座、“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他逐渐有了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有了可喜的进步。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和功用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人才。遵循教育规律,采用“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才是“问题学生”转优工作强有力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