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借鉴叶圣陶“习惯说”,每月一个好习惯
杂志文章正文
借鉴叶圣陶“习惯说”,每月一个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3        返回列表

吕继梅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就是一种从德育、智育、体育方面进行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轮流任职班委,强化体验

曾有数据调查显示:在校期间曾经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其在工作和生活上要比没有担任过班级干部的学生更加独立,同时有一部分人担任着重要职位。而大量的事例也说明,这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更强。在我的班级中,班委成员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流动制,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让学生在任职期间增强感受,强化体验。

男生刘强,特别顽皮,学习成绩也不好。班级里的几名学生在担任班长时,都跟我说他不遵守纪律。为了帮他养成自觉守纪的好习惯,摒弃以往的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我采取特别的方式,等到他任职时,我特意将语文活动课变为学生讨论课,并且让他组织。我则在走廊偷偷看他的表现,活动中,只见他一边掌握着讨论的进度,一边管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一堂课下来,我在课间问他:“这节课有什么体会?”“老师,我体会到了当班委真的很不容易,我以后一定遵守纪律。”很巧妙的一个方式,转变了这个学生的态度,并且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帮助班级干部维护班级秩序,自身也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二、开展亲子活动,懂得感恩

现代的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1”,即四个祖父母,爸爸妈妈和孩子,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受尽宠爱,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很少感恩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我的班级中,为了让学生养成懂得感恩的好习惯,经常会组织班级内部的亲子活动,通过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怀,在思想意识里激发出感恩认知。

学校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主题班会,班会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父母为你们默默地做了哪些呢?”“妈妈给我洗衣服”“妈妈给我做饭”“爸爸帮我组装玩具枪。”学生们纷纷答道。“很好,那么你们想不想为父母做一件事呢?”“想,我要给妈妈洗衣服。”一个学生回答道。我顺势而导:“很好,那么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你们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一项家务劳动,由于你们的年龄太小,让爸爸妈妈帮助你们完成,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学生回家纷纷行动起来,在学生的日记中,有的写道:“我没想到洗衣服那么累,我洗了几下就洗不动了,我才知道妈妈那么辛苦。”从学生的话语中,我们就能看出,通过这样的亲子互动的方式,孩子们感恩意识被激发出来。

三、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合作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学生都有“以我为中心”的想法,在参与集体劳动时,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我特别设计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再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4·12植树节”社会活动中,学生与一些社区志愿者共同完成种植树木的任务,并且在合作前向学生讲明实践的目标。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针对学生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思想误区,及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一些劳动中的分工问题,学生自己进行沟通和协调,给足学生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学会沟通与合作。

配合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要知道人不是独居物种,在实际生活中总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也有帮助别人的机会,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合作的意识,让孩子们在思想意识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所有关于青少年德育的论述,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对此,教师应该从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入手,进行叶圣陶先生“习惯说”的研究,探索出更多的更加适合学生行为习惯的養成的方式,培养更多高品质、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