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评价多向发展
杂志文章正文
让评价多向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0        返回列表

吴开霞

[摘 要] 评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的知识学生是否乐于消化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孩子的学习兴趣、习惯,以及与老师之间和谐信赖的关系。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能否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学生的基础上。

[关键词] 教学评价;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全面、客观,才能真正促进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才能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许多家长、教师在评价某一个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把他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各人能力有大有小,十根手指伸出来还有长有短。这种唯分数论的“一刀切”的评价方法,除了让少数学习特别出色的学生优越感十足以外,受到伤害的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尤其是那些先天在学习能力上就稍逊于别人的孩子们——尽管他们平时已经够努力的,有的甚至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时间和精力,但考试分数的不理想,令这些孩子成了“失败沮丧”代名词。因此,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讲,他们的付出与汗水同样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与肯定。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得到大家认可,有助于他们走出失败的阴霾,重新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考量时,除了要关注结果,还应该考虑情感因素和态度因素。

因此,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课时坐得是否端正,回答老师的问题是否积极,声音是否响亮,发音吐字是否清晰标准,作业书写是否漂亮整洁等,都应该被综合起来考查。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对学生的评价,有的教师容易流于简单的口头表扬与批评的形式,评价对学生的触动便不大,很难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在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上动一动脑筋,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主体多样化,是指将原来以老师评价为主的形式,改为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取长补短。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个人进行评价,可以避免个人偏见,评价更全面、客观、公正。

2.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是指将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后所进行的评价。有些孩子在某方面比其他孩子表现好一些,我们对此应该不吝表扬,多多强化,使其行为在同伴中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另外也可以讓其他孩子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多向表现好的孩子看齐。

纵向评价,是将学生自身前后不同时期的表现加以比较后所进行的评价。有些孩子跟别人比也许不算优秀,但是跟他前后日期比,却进步不小,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有些孩子退步了,我们应该对其适当加以批评指正,解决初现端倪的问题苗头。

3.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的孩子要以物质奖励为主。比如,当他们表现不错时,奖励一朵小红花、一本作业本等。而高年级的孩子,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学习进步大,老师可以写一封表扬信给家长;表现特别优秀的孩子,我们可以给他颁发“雏鹰”奖章,评为“学习标兵”;还可以晋升他做“小老师”,早读课来领读课文和单词,这样可以激励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评价功能多重化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1.以评激趣。当学生对学习有些厌倦或懈怠时,不要一味以批评教育为主,可以找一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从正面对他加以肯定,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能够重新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以评促学。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只要能对学生有所触动,就是有效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等各方面的成长。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情况及时给予评价意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效率。

3.以评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如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要多表扬肯定,让其他人知道这些是值得学习的,课堂上这样做才是对的,使整个班级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4.以评促进和谐关系。从教育教学的效果来讲,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讲艺术,不说伤害自尊的话,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平等友爱地对待他们。

总之,教师评价学生时,要能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向每一位学生寻找闪光点;除了关注分数,还要关注情感态度;要公正全面,形式多样,不能总是流于口头形式;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找到努力的方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伟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