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蒙以养正:“正”文化引领下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践
杂志文章正文
蒙以养正:“正”文化引领下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5        返回列表

朱姝姝

[摘 要] “正”文化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以“正心”为轴,以“正言”为经,以“正行”为纬,塑造学生的“正品格”,涵养学生的“正文化”,催生学生的“正能量”。以正品格、正文化、正能量为引领,能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正”文化

“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蒙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正”代表的是一种“中庸”思维,更多地指道德之正、做人之正。所谓“正”,即为“正中、平正、不偏斜、正直、纯正、正当”,也就是“合于法则、合于道理”(《辞海》)。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中,以“正”文化为指导,能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以“正心”为轴:塑造学生“正品格”

“正”文化的建构,是以“正心”为核心的。正所谓,“正文化,从正心开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给教师提出了“三真”:真实、真诚、真正。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要做好學生的表率,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心”,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的原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要从心出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教师要正自我的爱心、细心、童心;要正家长的耐心、诚心、恒心;要正学生的虚心、专心、善心。比如教学“拉拉手,交朋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学,学生彼此之间早晨见面、下午放学都会主动打招呼,会主动将自己的爱好与伙伴交流,会主动和伙伴一起游戏、一起玩耍,等等。同时,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学生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能为他人着想,这是学生换位思考的开始。

“正心”,既是一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是学生的一种精神追求。“正心”,不仅确证与表征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人格,还能让师生、生生在生活学习中做到“心有灵犀”。“正心”,润泽了学生的心灵与生命。

二、以“正言”为经:涵养学生“正文化”

“正言”,就是要求一个人要说“正直的话”,说“合于正道的话”。“正言”,原出于《老子》:“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主,正言若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如何做到“正言”呢?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展开“我与你”的平等对话。教师要善于倾听,捕捉学生声音背后、话语之中的内涵。

教学“快乐过新年”一课时,许多学生熟悉圣诞节,却没有听过关于“年”的传说。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师以“过春节”话题为载体,让学生在对话中认识习俗、讨论习俗,了解习俗的文化历史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与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链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比如学生知道“扫尘”,于是教师板书“扫陈”,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扫尘不仅仅表示打扫灰尘,更寓意辞旧迎新。比如学生知道“挂灯笼”“放烟花”“放爆竹”等,教师就从灯笼颜色、烟花爆竹燃放现象等方面启发学生,寓意“红红火火”。

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人民的价值取向,凝聚着人民的美好愿望。“正言”打通了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经验的通道。让学生在对话中触摸到人类的历史文化经验,进而重构自身的经验世界。只有当人类历史文化经验融入到学生经验之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才真正合乎正道。

三、以“正行”为纬,催生学生“正能量”

道德实践是最为重要的道情与法治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闻知”或“说知”层面上,必须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导向实践层面。教师要将“闻知”“说知”安在“亲知”之中。以“正行”为纬,能催生学生内在的正能量。

教学“上学路上”中“交通‘信号要知道”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路上,尝试着按照规则过马路,以行促知。通过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激活学生的“正智”,培养学生实践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形象的图画与通俗的表达融为一体,让抽象的交通条文变得直观、形象,将零散的交通标示绘制成图谱,激活学生的“正智”。如此,深化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的能力。

以“正行”为纬,能催生、彰显学生内在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会积极地影响他人,从而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以“正”为核心,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正品格、正文化、正能量为引领,能够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礼静.小学思品教材中传统美德内容的呈现及其实施[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2]包松林.充分利用教材强化品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4-03-21.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