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1        返回列表

李玉芳 刘洪光 曾小云

一、背景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巩固边防,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很多高校都设置有少数民族大学生班,专门招收偏远地区和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中优秀的少数民族中学生进入大学深造。石河子大学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生,其中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居多,这些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汉语仅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与汉族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本文拟对他们的专业课学习特点进行研究,找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水平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1.汉语水平参差不齐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新疆各地州,母语主要是维语或哈语,汉语则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由此表现出对专业课程内容不同的接受能力,尤其是专业课中涉及的一些抽象概念,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更加困难。

2.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鉴于少数民族学生是用第二语言考入汉族大学,存在一定难度,各高校在招生时都会放低招生要求,予以录取。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考分通常低于汉族学生很多,最终表现在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基础普遍比汉族学生薄弱。而在大学期间,高校专业课程的很多内容需要具备这些基础知识来进行推导或求证,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这种汉语言教学方式将很难理解,并因此降低学习兴趣和信心。

3.以母语为语言的学习参考资料较少

大学期间教师以汉语授课为主,其学习内容与汉族学生基本相同。相应的专业课程几乎没有配套的维语、哈语参考书或相应的影像制品可供学生参考,加之语言障碍的因素,部分学生害怕与教师进行交流,遇到疑难问题很少请教老师,导致学生可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匮乏,最后给互动式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4.学习交流范围较小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环境相对闭塞,这反而使得他们比汉族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更有兴趣,在实验和实习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更强。但语言障碍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同学中,可交流对象相对较少,因此社会交际面窄,信息相对缺乏。而汉族学生则可以凭借自身的语言优势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团体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汉族学生与外界信息交换的渠道很多,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也要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

三、教学实践中相应的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现状的形成主要受教师水平、教学环境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等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应根据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水平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根据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出如下对策:

1.结合专业特点及汉语课程,进行预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普及教学

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后通常都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集中学习,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语言基础。但各专业的汉语言教材千篇一律,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纯汉语言的学习,并没有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语言的兴趣。与此同时,集中学习的方式使得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机会较少,语言能力提高相对较慢,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来自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边普及专业基础知识,边讲解课程内容,很难做到对课程内容的深入讲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如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阶段能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内容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特点,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较好的语言基础和专业基础。

2.增加专业基础测试内容,加强汉语言水平的测试环节

面对预科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要采取一种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汉语言的学习,才能保证他们的汉语言水平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否则,由第一年的预科学习转入正式本科专业课学习后,汉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很难适应和汉族学生相同的专业课教学进度。即使部分学生勉强随班转入专业课学习,也很可能因为跟不上专业课教学进度而面临降级的现实问题。

因此,应改进以往的一些测试政策。如:将在大学毕业前获得“汉语言水平等级证书”改为预科前获得该证书,并在该语言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汉语测试。通过加强这些测试环节,可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

3.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各高校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教师很少、民族语言的教材和影像资料缺乏,这给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带来一定难度。而这种现状又不是一两所高校所能改变的,相关教育部门应整合各高校的师资力量进行相关教材的编译,以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新更快。同时,各高校应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加强汉族生与民族学生的互动交流,改变其以往生活、学习相对封闭的环境,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为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

4.针对民族大学生专业课教学的特殊性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尽可能使用通俗、简单、准确的语言讲述课程内容,尽量避免授课内容过分术语化;尽量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教学,使授课内容直观、形象、便于理解;课后,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辅导答疑的机会,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通过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内容,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当课程教学有课程实验或课程设计内容时,授课教师尽量把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安排在一起完成实践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适时地予以肯定或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小结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封闭的希望,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业能力的局限将削弱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各高校配套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跨越语言和基础知识障碍,更快适应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该从不断的学习中摆脱自身的束缚,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