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大学生发展研究综述
杂志文章正文
大学生发展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陈 敏

一、国外关于大学生发展的理论

在早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哈维格斯特(1953年)就提出了成年早期发展任务理论,他提出的发展任务主要涉及10个方面:.学习实践与同年男女之间新的熟练交际方式;承担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有效使用自己的身体;从精神上到行为上都独立于父母或其他成人;具有经济上自立的自信;选择职业及就业;做结婚及家庭生活的准备;培养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的知识和态度;追求并完成富有社会性责任的行为;学习或实践指导行为的价值观。埃里克森(1958年)认为,成年早期心理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友爱、亲密、对孤独和自我的专注;若发展顺利则为成功的感情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若发展失败则导致孤独寂寞、无法与他人亲密相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发展中,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发展理论是亚瑟·奇克林在他1969年出版的《教育与自我同一性》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生发展7要素理论。亚瑟·奇克林认为,大学生发展任务包括7个要素:能力培养、情绪控制、培养相互信任的独立性、成熟的人际关系、建立自我同一性、发展个人目标、实现整合性。其中的前3个是低年级同学主要面临的发展任务、后4个是高年级同学面临的发展任务。所以大学生发展是分阶段的。

罗格·温斯顿等人在其研制的《大学生发展任务及生活模式评价量表》(SDTLA)中将大学生的发展任务分为11个发展维度:事业计划、学业规划、文艺参与、生活模式计划、学术自主、情绪自主、独立生活、人际自主、朋辈关系、包容能力、健康的生活模式。该量表更具体了大学生发展的任务,但此量表是在美国高等教育背景下提出的,如果要分析出我国大学生发展任务及需要,我们必须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研制出我国大学生发展任务的量表。

二、我国关于大学生发展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数量

笔者以大学生发展为题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从1979~2008年之间,共有64条记录,除去政策性文件、人物专访与传记、工作座谈会纪要、讲话稿、高校与院系工作动态介绍,真正的学术论文只有49篇。而这49篇文章也是对大学生发展的零散研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由此可见,我国关于大学生发展的研究起步晚,且数量少。

(二)研究内容

笔者主要从大学生发展主题内部、外部以及专题研究三个角度来探讨我国对大学生发展主题的研究内容。

1.从大学生发展主题内部关系看。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发展心理、大学生发展评估和大学生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大学生发展心理主题研究。关于该主题的研究一共有11篇文章。探讨大学生心理发展层次有2篇文章:作者均为丁立平,丁在其文章中指出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五个阶段:被动跟进阶段;主动适应阶段;主动扩展阶段;深化升华阶段;毕业前的社会心理准备阶段[1]。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有9篇文章:其中雷虹和向前讨论了大学生发展性心理,雷虹归纳了大学生发展心理教育的内容: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2]向前提出实施发展性心理训练的途径:正面知识的传授与课堂教学的渗透相结合;发展性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专题训练与学生社团活动的训练相结合;传统宣传方式与现代宣传方式相结合。[3]李彩英、程伟渊、王婷分别对大学生焦虑心理、人格缺陷、压力进行了探讨,三者均是重点探讨了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人生规划压力。潘燕、邹勤、刘恒新、张宝蓉探讨了大学生发展的心理素质问题,其中邹勤、刘恒新分别论述了情商、创造性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第二方面,大学生发展评估研究。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有4篇文章。王保江在《高校大学生发展状态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论述了开展高校大学生发展状态评估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归纳了8个维度的评估内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危机、社会工作与实践、诚信、归属感、个人规划。[4]康宏在《大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一文中介绍了国外的各种先进的评价理论,并提出了大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的策略:转变评价功能、拓宽评价指标、设计评价过程、选择评价方法。[5]李彬、许文贤都是从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角度探讨了对大学生发展的评估。第三方面,大学生发展需要的研究。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有8篇文章。大学生的发展任务的探讨:欧阳敏提出大学生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健康的生活、自主学习、人际关系发展、自我调节、自我概念发展、自我规划、自主性发展等7个方面;周芳认为要激励大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来促进大学生的发展;[6]窦孟朔认为要围绕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7]胡渝在《论影响大学生发展诸因素》一文中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发展因素,他论述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8]

2.从大学生发展主题外部关系看。该主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大学生发展指导思想、大学生发展与文化、大学生发展与教师、大学生发展实践。第一,大学生发展指导思想研究。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有4篇文章。其中王润玲、王良平、桂捷分别认为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和谐教育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发展。刘尧在《新世纪:中国大学与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一文中论述了新世纪中国大学和大学生“四个应该”的发展方向,探讨了新世纪中国大学的使命和大学生的职责。[9]第二,大学生发展与文化研究。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有5篇文章。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陈庆凯在《浅议网络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总结了网络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10]张秋山在《网络社会与大学生发展初探》一文中分析了网络社会的发展与本质,并分析了它和大学生的关系。[11]陆松在《浅析校园隐性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学校必须重视隐性校园文化影响,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师生的心灵、行为。[12]班忠玉在《人文素养对艺术类大学生发展的意义》一文中认为在艺术类院校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十分重大,艺术院校要注重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精神,从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3]第三,大学生发展与教师研究。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有2篇文章。张小明在《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发展的动力和典范。[14]周爱平在《影响大学生发展的教师角色因素》一文中认为教师的社会角色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师生交往等角色因素,对大学生的知识、智慧、情感、意志、人格、个性、气质、品质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15]第四,大学生发展实践研究。该主题的文章有6篇:对生活导论课的探讨:赵平在《美国的大学生活导论课》一文中介绍了美国大学生活导论课的课程目的和课程内容;[16]冯凡在《适应需要开好大学生活导论课》一文中认为生活导论课应该是大学生入学后的一门必修课。[17]游佳清、白芸分别提出角色扮演法、学校社会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3.个别的专题研究。第一个专题,女大学生发展研究。对该主题的研究有8篇文章。杨李娜、王勤、谢育敏主要探讨了我国女大学生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特殊性。杨李娜在《我国女大学生发展特征探讨》一文中总结了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几个内在因素:事业目标模糊、女性意识过强、心理素质欠佳。[18]赵荣荣、杨一平探讨了工科女大学生的发展,赵荣荣在《现代工程教育与工科女大学生的发展》一文中认为,影响女生在工程教育中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性别偏见和教育体制的结果。[19]第二个专题,图书馆功能研究。对该主题的研究有1篇文章。宋力在《图书馆导读服务促进藏族大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一文中分析了藏族大学生的个性、文化背景和能力状况,提出图书馆要从促进藏族民族教育事业的大局出发在图书导读服务方面加强特色服务,为藏族大学生创设适合的教育环境。[20]

三、我国大学生发展研究的特点

(一)积极方面

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强,有一定的操作性。我国对大学生发展的研究多是对高校大学生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阐述,其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比如宋力的《图书馆导读服务促进藏族大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陆松的《浅析校园隐性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等,这样的文章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发展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不足方面

1.研究起步晚,数量贫乏。正如笔者以上论述,我国对大学生发展的研究也就始于近二十年,这与国外上世纪初就有研究的情况对比,我国研究起步显得晚。另外,从搜索的记录数来看,从1979—2008年之间,共有64条记录,除去政策性文件、人物专访与传记、工作座谈会纪要、讲话稿、高校与院系工作动态介绍,真正的学术论文只有49篇。由此可见,我国对大学生发展主题的研究起步晚,数量贫乏。

2.研究内容散,不成系统,对理论的研究偏少。正如(一)所陈述的,我国研究内容实践性强,正因为实践性强,该领域的研究就显得理论性弱,其研究内容零散,不如西方能系统地形成各种理论。

3.研究质量不高,重复性研究过多。有很多同一主题的研究是同一个作者发表的,其观点也是大致相同,并无质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立平.大学生发展层次与学习心理特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8).

[2]门学泳,雷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3]向前.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03).

[4]王保江,刘件.高校大学生发展状态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学校管理与改革,2006(02).

[5]康虹.大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J].考试与人,2003(04).

[6]周芳.大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激励[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5).

[7]窦孟朔,王风春,张国超.围绕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J].邢台学院学报,2007(12).

[8]胡渝.论影响大学生发展的诸因素[J].高等建筑教育,2006(1).

[9]刘尧.新世纪:中国大学与大学生的发展方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10]陈庆凯.浅议网络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08).

[11]张秋山.网络社会与大学生发展初探[J].河北大学学刊,2004(01).

[12]陆松在.浅析校园隐性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J].科教平台,2007(27).

[13]班忠玉.人文素养对艺术类大学生发展的意义[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

[14]张小明.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2004(10).

[15]周爱平.影响大学生发展的教师角色因素[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

[16]赵平.美国的大学生活导论课[J].思想教育研究,1994(02).

[17]冯凡.适应需要开展大学生生活导论课[J].教改纵横,2004(55).

[18]杨李娜.我国女大学生发展特征探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19]赵荣荣.现代工程教育与工科女大学生的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2).

[20]宋力.图书馆导读服务促进藏族大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