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对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杨江朋 李 莉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各高职学校也普遍存在“学生不会学,老师不会教”的尴尬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及学习体会,就目前土建类高职课程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课改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理念模糊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类教育,它同时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两种特点。目前,普遍被接受的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是:打破学科体系,以整体的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这应该是高职课程模式的特色所在。但是,我院专业课程模式特征并不明显,既难将其归入某种特定的模式,同时又无法归纳出自身的特色;一部分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没有脱离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偏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知识与工作具体情境的联系。虽然有许多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也认识到学科化的课程模式已不适合当前高职教育的需要,然而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新的路径的探索,却又面临了诸多困难。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模式理论与实践虽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学科之间的差异,还不具备普遍推广的意义。因此,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并适合土木工程类院校使用的课程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高职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1.正确设置教学内容。综合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具体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的培养,而不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具备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上。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与高职相对应的职业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因而课程的设置不能仅着眼于当前的岗位要求,还需要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性。这就要求高职课程所设置的专业理论知识能适应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同时,现代化大生产使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行为常常成为群体活动,这就要求高职的职业能力组成中须有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也是高职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以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对学生今后实践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及必要的“削枝强干”。对必需的理论教学,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方法。

3.在教学方式上,实施“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引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体育教学中,我院使用了“选项教学”的方法,让高职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提高。“选项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增加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改革教材,把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发挥了教师教学特长优势。将“选项教学”扩展到土建专业教学上,将学生的选项变成教师的选项,即教师与企业联系,将企业最新的项目内容用于教学,让学生从项目教学中了解到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全过程,及时掌握企业需求情况,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岗位。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完全套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课程特点,研究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但不能没有方法”。

4.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今后的道路如何走是关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认真研究、特事特办,不能拘泥于传统,更不能迷信于权威,我们要用最恰当的方法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在强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基础上,从课程改革入手,避难就易,强化技能,着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对工作及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达到“零距离”就业,这才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便捷之道。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例析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8(1).

[2]徐幼林.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8(1).

[3]南新霞.课堂教学实践例谈[J].文学教育(下),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