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低碳校园建设
杂志文章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低碳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邓秀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全球的“低碳化”浪潮正日益兴起。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虽然世界各国围绕减排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角力后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低碳”也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词汇。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溫家宝总理向世界做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作为迅速崛起的经济实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中国的低碳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然而,环境和气候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再是环保主义者或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要达到我国提出的低碳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对于国家的低碳社会建设理应率先垂范,领风气之先。毫无疑问,加快低碳校园建设将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勇担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低碳,英文是low-carbon。简单地说,就是降低或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全球为什么会变暖?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所以,为了给地球“解暑降温”,为了挽救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降低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经济,英文是low-carbon economy。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它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003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继英国之后,日本、美国等国纷纷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与行动。

在此背景下,“低碳生活”也应运而生。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但它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类人生态度,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在势不可逆的低碳时代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地球做点事。

二低碳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种创新实践,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在校园生活中引入低碳生活,构建并推广低碳校园也是刻不容缓的。

1大学校园应成为“全民低碳”的排头兵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低碳环保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倡导低碳生活,建造低碳社会,低碳校园应该是我们的出发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先进理念的吸收者和传播者,也要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担负起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通过在校园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并推动全社会对低碳环保的关注,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绿色生活理念;大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环保也是勇担社会责任的表现,通过他们的先锋带头作用,必将带动全社会推广和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学生的力量就像“星星之火”,必将“可以燎原”!

2选择低碳转型是高校自身强烈的内在需求

在传统运行模式下,我国高校“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大学系统的能耗主要依赖电能。在中国,电能主要是由火力发电产生,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煤炭。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自然就高。从1999年的大众教育代替精英教育开始,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需求也不断激增。这给很多正在扩招中的高校带来了很多压力和困难。

高校节能潜力巨大,将低碳生活引入校园生活,建设绿色、节约、环保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根据统计数据推算,如果百所北京高校都建设成为“绿色大学”,采用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每年至少可以节约资金20多亿元,节水量超过12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北京密云水库的总水量;推而广之,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绿色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还可省出26个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小的举措一旦扩大到全校也会减少大量的碳排放,如果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低碳教育,让更多的学校成为低碳学校,就能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跨越,就能实现高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3国外高校加速推进低碳校园的举措给中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校园节约建设。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部分国家就提出了“绿色学校”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欧许多著名高校围绕环保、节能相继发起组建高校联盟,响应者颇多,影响力颇大。目前,世界许多大学又开始加入了构建低碳校园的行列。例如东京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已经开始了低碳校园的建设。

我国政府对高校校园建设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2008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科[2008]90号)。建设节约型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国内一大批高校在节能节水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我国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有序地开展。

当下兴起的低碳之风无疑给正在进行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与国外各高校相比,中国许多大学低碳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各高校也已经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正努力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校园低碳转型之路。

三低碳校园建设的根本途径

构建低碳校园,高校要把低碳理念融入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校园基础设施的低碳化

学校能源部门须制定严格的水电管理制度,采用节能型照明灯光源、及时排查和修理有故障的自来水系统等,避免因设备的原因导致浪费。学校的基础建设部门要淘汰一批落后、耗能的基础设施,加大可再生能源在校园中的利用,如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校园景观灯改造、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等等;要保护校园内的绿色环境,避免因为校园建设而引起的对植被的侵占。学校的后勤部门要注意水循环利用、垃圾处理及废品分类回收,尽量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

2师生生活理念与生活习惯的低碳化

我们教师不仅要率先垂范、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而且在低碳的宣传和教育方面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课堂是一个低碳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适量地渗透低碳理念,可以培养具有低碳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種校园活动,比如低碳知识竞赛、低碳发明展览、低碳生活周等,支持以低碳为中心的创新型科研项目,开发低碳技术,为师生搭建研究或参与的平台,群策群力,为建设低碳校园提供决策依据,为自身节能减排挖掘潜力。

3学校运行管理的低碳化

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低碳校园的建设。要将低碳校园的建设视为一个长久的目标,而不是一个短期规划,以最终实现校园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要建立低碳校园执行小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随时发布和更正信息,并与周边其他大学交流协作。

学校领导机关还要把低碳校园的理念积极付诸行动,通过讲座、学习、考察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包括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行政人员对可利用资源短缺现状的认识,增强他们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低碳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把低碳行动制度化,实行严格的奖俭惩奢制度。

总之,虽然我国高校的低碳校园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国高校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校园之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表率作用,为我国和世界的低碳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

[2]刘瑞芳.监管建筑节能建设低碳校园[J].建设科技,2010,(2).

[3]李佳,陈娜.浅析高校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8).